坚实的足迹
所有的生命
就像潮落潮起
2010年10月10日
一个普通的日子
一个叫杨善洲的老党员走了
像保山大亮山森林中,金秋
一片熟透的黄叶
回到他生长了八十四载的那方土地
但所有人都坚信
他并没有走
就像他亲手种下的
五点六万亩华山松、茶叶、干水果
在大亮山生气勃勃
空谷,传来他清晰的足音
每一棵树都是他的化身
它们,屹立在太阳和大地之间
招展着自己的品格和骄傲
让岁月的尘埃
无法掩盖一位共产党员的英名
在高黎贡山的雄风和
怒江的惊涛中
共同拥有一个永恒的春天
给人们深深的昭示和鼓舞
正像一位诗人所言
原本山川,极命草木
1927年农历正月初四
云南省保山地区施甸县陡坡乡
一个叫大柳水的小山村
地主刘青力家的押山佃户杨发龙喜得一子
此前,他的女人席有娣
已经生过四个孩子
由于极度贫困,四个孩子生即是死
这个后来叫杨善洲的孩子幸存下来
但自小体弱多病
当地一个老草医说他的命太硬
要神药两解
家人便依言为他认了一个叫马星火资源网整理 衣服、一双鞋子、一顶帽子
或是一件礼物
她经常对不理解他的人辩解:
“他一心只想着公家,想着别人
家里再困难,我不跟他说,他也不管……”
家里借了五万元勉强建起一间房子
她第一次开口向他要钱去还债
可他东拼西凑只有九千六百元
她问:你几十年就攒了这点钱
“我真的就这点钱。”
她含泪走了。还不起债
刚刚建起的新房还没有入住
很快被出卖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
他的钱,都变成了乡下贫困人家救急的
医药费,变成他们的种子、化肥
变成了穷孩子们的学费
一次他到省城开会
宾馆有专为书记们在包间设下的宴席
他寒怆如深山老农的穿着
被服务员挡驾
他平静地走到工作人员当中
捧一只大碗吃得津津有味
服务员很快知道他的身份
面红耳赤地向他道歉
他淡然一笑
是啊,有多少人知道
一只勤下蛋的鸡
怎么会在意
羽毛的华丽
1978年,家里房屋漏雨
要重新清理,让人捎信告诉他
要把他的石匠工具送人
他果断不同意:千万不要把它们弄丢
我永远是个农民
还有用得着它们的时候
2008年,有记者到他家乡采访
看到他老家那简陋的住房
看到他简朴的穿着
感叹他是个“穷人”
他一点也没显得难堪
他全心致力于别人
已经到了忘我的境界
他用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
这是我们和杨善洲的根本差别
我们可以对别人的不幸表示同情
可以在一件两件事上表现我们的善良和
乐于助人,但我们做不到一生
都为别人无私地牺牲自己
义无反顾地一心只想着别人
是的,他透明,因为他纯净
他快乐,因为他淡泊名利
他充实,因为心里装着人民
他自信,因为他有燃烧的激情
中部:生命的绿洲
“保山有个杨善洲
老牛拉车不回头
当官一场手空空
回家又钻山沟沟”
在滇西大地
人们常会听到这样几句民谣
也许是一种宿命
他的姓名,就已经是一片森林
果真,杨树成林
蔚为滇西一片绿州
那五点六万亩壮美的风景
1983年,花甲之年的杨善洲
从保山地委书记任上光荣退休
他的资历,完全可以
到春城安享晚年
去翠湖边赏鸥悦目
到西山龙门登高望远
但他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施甸
让人生,从六十岁
向新的征程出发
追心中的爱
逐心灵的梦
把生命的黄昏
当做人生的黎明
他总是热爱泥土和汗水
这人世间最质朴也最珍贵的东西
他一头扎进离保山市府一百公里
七万多亩的大亮山
那里,连野樱桃和桤木树
都难以成活
连野兔都不肯到那里留下足迹
在这里,他又一次超越极限
超越自己
成就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业绩
一位地委书记,退休之后
为什么放弃在城市安享晚年的优厚待遇
一头扎进家乡的荒山去种树?
从省委领导到他身边的人
都不明白这位老书记的所思所想
直到他去世前
才向大家道出了答案
“我是在兑现许给老百姓的承诺
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
我没有时间回去照顾家乡父老
他们找过多次我也没答应
我答应退休以后帮乡亲们办一两件有益的事
许下的承诺就要兑现”
他的表白 朴实无华,却又
掷地有声
这是希望与梦想
更是崇高的使命
他还要报答大亮山的养育之恩
他十二岁失去父亲
陪着守寡的母亲艰难度日
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到集市上卖
交不起学费,买不起课本
是她母亲从山上捡回菌子
砍回柴火。拿到姚关街上卖掉后
换回少得可怜的钱,
交了学费买了课本
[page]他才有了文化知识
他才成为国家干部
由于乱砍滥伐
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山光水枯
荒凉空旷。除了野风和黄土
就是东一丛西一簇的灌木
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
“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
生态环境急剧恶劣
使这里“半年雨水半年霜”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通过多次勘测多方论证
1988年3月4日清晨
贫瘠荒凉、人迹罕至的大亮山
被阵阵响亮的马铃声摇醒
头戴竹叶帽,脚穿山草鞋
一身涤卡蓝中山装的杨善洲
率着由州县十七个人和
十匹马组成的马帮
进驻这里
这是杨善洲退休的第三天
“老书记”成了杨善洲的代称
当天,杨善洲指着大亮山半山腰
像一位将军,对着
一个叫张家坪子的山洼下令
林场场部就建在这里!
他细长的眼睛深处
洋溢着男人的豪情
在低矮的杂木丛中
人们砍下树枝搭帐蓬
架设电台,所有帐蓬都朝东背西
杨善洲说:“盖房子、搭蓬子,出家人
都兴向东,图个吉利”
也就是在这一天
施甸县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成立
当夜,在抬头就能望见星星的帐蓬
在燃烧的火塘边
林场第一次会议召开
会上成立了林场指挥部
杨善洲亲任指挥长
夜里的大亮山浑身躁动
像一个女人接纳她深爱的男人
“呼呼”地刮起了狂风
把帐蓬掀得直响
老书记起身走出棚子
飞沙走石扑面而来
远处不时传来野狗“嗷嗷”的嚎叫声
老书记淡然一笑,对林场工人说:
“栽下一棵树,山就会绿一小块
栽下几棵树就会绿一片
我就不信这山绿不起来!”
一份崭新的渴望和
活跃奔突的思想溢于言表
他带着人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走
抽着老草烟,转了十二天
摸清了大亮山的底
盘算种什么树、怎样种
他奏响了生命交响乐中
又一华彩乐章
带来的是财富
播下的是精神
从此,他像一面飘扬在大亮山的旗帜
引领着一支用板锄、铁镐、手锤、骡马
蓑衣、胶鞋、水平仪
武装起来的队伍。刀耕火种,开始拓荒
而他,在一张床、一张小书桌
一个火盆,一把熏满火烟的烧水壶
煮药的两个小罗锅
雨伞、蓑衣、马灯、手锤、砍刀、板锄、镐、
钉耙、油纸帽、水准仪和
一双翻毛皮鞋的陪伴下
在日月起落的声音中
运筹帷幄
大山深处,落霜落雪
都没有声响
每天早晨七点钟,大家准时到工地
开始一天的劳作
当人们走到工地时
一个清瘦的身影披着晨光
显得格外高大
他身后已是一大片用板锄打好的树塘
多情今夜雨
先洗马蹄尘
他常在深夜走出门
身披唐宋元明清一样的月光
陷入对明天的遐想
他坚信,春天来了花儿就会开
当年造林一万二千亩
让多年荒凉的大亮山凝翠一方
他和林场职工一样,起早贪黑,
上山挖塘种树,吃的是锅饭
住的是油毛毡窝棚
他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和支气管炎
在夜深人静的夜晚
大伙会经常听到阵阵咳嗽声从油毛毡棚传来
打破了深山的寂静。这样的夜漫长而揪心
而在多少个没有星星月亮的夜晚
他都燃旺火塘
温暖这方山水
没有钱购买农具
就地取材自己动手
办公桌、板凳、床铺都自己动手做
晚上照明没电,每人买一盏马灯
为了御寒,常年四季烧火塘
蒲团安坐火塘温
世上不知何岁月
刚建起的林场到处需要钱
修路请技术员勘测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
他买来水平仪,带着几个小工自己勘测
硬是修通了一条二十六公里的弹石路
每公里路花费不到一万元。
碰上林场经济困难的时候
他就把自己的退休金拿出来用于发工资
他去省里要了二百万元的造林资金
按市里相关引资奖励规定
他可以提成三十万元
但他一文不要。他对劝他的人说:
“我凭什么要这笔钱?
那是国家的钱、百姓的血汗!”
1993年,老书记的孙子杨福李在大亮山打工。
工作艰苦且工价又低
离开大亮山去外地打工
违反了他和林场签订的合约
他不管多少人为他孙子求情
说:“皇帝的儿子也不行,
违反了合约不处罚,以后还怎么治理?”
硬是督促着场里处罚杨福李三百元违约金
“赶马老人”,这是他在大亮山人们
送给他的又一个称呼
在苗木紧缺的日子
大家经常看到老书记赶着马帮
风尘仆仆地穿梭于有苗木的各州县
德宏、芒市、昌宁、腾冲、龙陵……
他还到大理引进雪梨、核桃等果树苗,
用自己发明的萝卜保鲜法
将果树种苗和穗苗插进水分充足的萝卜
带回大亮山栽种、嫁接
保山人自己有的许多优良果木
雪梨、母猪梨
大多是他从外地引进的品种
为了节约每一分钱
他节衣缩食
提着塑料口袋
到施甸县城的水果摊旁
捡人们扔下的桃核、杏子核
带回山上育苗
恰巧碰上他的一位老部下
“老书记,你怎么会跑到大街上捡果核?”
杨善洲坦然一笑:“山上的日子过不下去
来街上捡点果核去育苗”
很长一段时间里
单位每次开会用过的纸杯
他都要人攒起来,等他回来拿
他要用这些废纸杯
带回山当营养袋育“百日苗”
在油毛毡棚前,他亲手种了不少木瓜树
当他的关节炎发作时
就煮木瓜水喝了治痛
他要求林场职工外出时
要带一棵棠梨树或丁香花回山
棠梨树用来嫁接香甜的雪梨
丁香花用来芬芳朴素的大山
在这深山僻壤
人们无法分辩城里的卡拉OK厅
证券交易所、当铺、通宵电影院
车水马龙与这方土地上的溪水
林涛、鸟巢、青草、果实、风月、鸟鸣
孰轻孰重
但他知道,人虽不是植物
但人也有潜在的根
那是人类与土地
所保持的必然联系
人性就是这朴素的根须
结出的花朵
他还用行动告诉我们
人没有精神,骨头就会散架
他扎根大亮山艰苦创业的日子
让人不禁想起《山海经·海外北经》中的描述
“夸父与日逐走,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他在任时的高风亮节
又在大亮山生辉
无论下乡还是出差
他都是自掏腰包
从不拿林场的半分五厘
二十三年来从未在林场报过一张发票和单子
一分出差费
和他一起出差
吃饭都是凑钱开伙
有人说他 “小家子”脾气
但大爱如山
正是在这种国家利益
和家庭利益权衡的天平上,
他始终如一坚持的这种本色
成就了一个共产党员在所处时代的
一种可贵风范
两袖清风,一身正气
油毛毡棚前面有一些雪松
是老书记亲手栽的
一天,他给这些树修枝
被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
半年后他又执意上到了
海拔二千多米的大亮山
从此,一对木拐与他形影不离
在他阳光一样热切的望眼里
一棵棵新栽的小树
都骄傲地昂着头
幸福地成长
像春天伸开的十指
描绘出一个如画的世界
一年年过去,千沟万壑
发出醉人的新绿,道道山溪
唱出大山欢乐的歌
密林成了野鸡、野兔、鹧鸪
果子狸等生灵的
产床、摇篮和家园
成为施甸的肺叶,活力无限
更成为人们脱贫的希望
多年贫穷的雷打树村
从林场的树成活的第三年起
村民进山割草垫圈
农家肥增多了,粮食产量上去了
林场的路通了以后
当地农民卖菜收入提高了好几倍
一天天走近富裕的日子
芭蕉林村是一个苗族、彝族聚居的村子
路没有修通之前
村民卖柴火只有用双肩挑到山外
路通了以后,老书记又帮助他们
架通通了电。山绿了
风调雨顺
摆田绿厂子也是一个很穷的山村
老书记就让村民到山上砍了一千多担柴火去卖
用卖了柴的钱买电线电杆架通了电
又指导科学种烤烟,现在
全村家家户户修了新房子
一百多户人家的杨梅寨水平社
人们做梦都想用上电
老书记多方筹集了八万四千元
给村子里接上了电
同时也解决了他们村稻田的浇灌难题……
五点六万亩林场解决了八个行政村生产生活用电
六个行政村的道路交通和
四个行政村三千户一万多人畜饮水难题
村民人均产粮由原来的二百斤提高到九百斤
临界周边四个贫困村一百多贫困户
开始脱贫致富
春催桃李满芬芳
笑看雨露润秋华
时间滔滔如逝水
留下的是,越来越繁茂
越来越挺拔的树林
怀抱大山如怀抱
婴儿一样深情
茑飞草长,春天的色彩
在这里永驻
现林场治理面积已达七万三千多亩
森林覆盖率百分之九十七
森林资金价值近四亿元
杨善洲荣膺全国绿化十大标兵
全国绿化奖章
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
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等称号
这是信念和汗珠
日月精魂孕育的殊荣
松风高驻千年鹤
玉露长滋五色芝
2008年11月11日
在大亮山林场施甸办事处会议室里
杨善洲把浸透自己血汗
创办二十年的大亮山林场经营治理权
无偿交给县林业局
并拒绝了十万元奖金
完成了自己许下的庄重承诺
让人们再次感受到
他那比时间和空间更广博阔大的
共产党员的情怀
下部:永远的守望
2010年8月20日
84岁的杨善洲因患严重的肺心病住院
正是秋收秋种的大忙季节
施甸、隆阳区的农民闻讯
仍派出代表赶到医院看望他们的老书记
潞江坝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大妈来到病床前
看着他已经昏迷不醒
流着泪呼喊
“你是一位大好人,我们几个老人已经约好
要到寺庙磕头保你平安!”
一位家住河图的老农在电视上
看到杨善洲生病的消息,竟顿足流泪
金鸡的一位年轻老板
得知杨善洲吞咽已经十分困难,
连夜开车赶往德宏买回了遮放贡米送往医院
叫人煮稀粥给老人喝
燃烧自我,造福苍生
世道人心
牵挂别人的人
永远也会被别人
在心里牵挂……
生如百夏花之绚烂
死如秋叶之静美
2010年10月13日上午
杨善洲魂归故里
他的骨灰,从保山送回家乡
苍天无语,芳草无言
灵车开到施甸县姚关镇陡坡村路口
杨善洲的胞衣之地
路口四周都是人
所有的车辆都停了下来
人们默默地迎接着老书记的归来
人们流着泪说
“这样一位大好人
我们要来看他最后一眼!”
次日,一支护送着杨善洲骨灰的车队
在如泣如诉的哀乐声中
缓缓驶向大亮山
车队驶入林场,人们看到
在英木苍苍的林野
一个高大的辕门立在林间道路上
辕门两边是一副挽联:
“举世吊英灵呜呜秋雨哭书记
神州垂典范湛湛青山慰国魂”
在十三公里的进山道路两旁
每隔十五米的树上
对称地挂上了雪白的花朵
这些白花是林场的职工们
天刚亮就开始挂在树上的
林场工人们泣不成声
“这是我们为老书记引路用的
怕他回家的时候迷路”
老书记怎么会找不到家呢
每一棵树都熟悉他
每一条山径都熟悉他
就像他熟悉,每一棵树
每一条山径
在老书记当年亲手建盖
如今已经破旧不堪的油毛毡棚前
他当年亲手栽下的雪松树
根深叶茂,生气勃勃
他的骨灰就安葬在这里
青青河畔草
绵绵思远道
林场工人都知道
在所有的树种里
他独爱雪松
地委大院里种雪松
油毛毡棚前种雪松、姚关清平洞前也种雪松
他常对林场的职工说
“等我死后,就把我埋在这里
你们想我了,就到雪松树下坐坐!”
对大山赤子之爱
生生死死都放不开
就在这一天,老书记终于实现了
自己的宿愿
和他钟爱的雪松永远地,厮守在一起
与这方日渐肥沃的土地
浑然一体
在大亮山上
醒目地耸立着一块当地干部群众
为杨善洲建的公德碑。所题的碑文
记录了这位老人二十多年来的坚守和追求
“善哉义举,洲绿水清
公德无量,伟业永存”
我们相信,这是大亮山
真正的标高,人间共仰,烛照后人
而我更愿意把法国大作家雨果的名言
当作他的墓志铭,用来警示自己
也警示他人
“真正活着的人们
是那些奋斗不息的人们”
在我们的泪眼中
地平线上的大亮山
万亩苍松翠柏舞动着手臂
左右摇曳,像万众在呼喊着
一个朴实的名字
--杨善洲
而他,在人们的心目中
早已化成了一抹生命的苍翠
融化在这里
和新的花、新的叶、新的草、新的绿
和新的春天与生命
一起成长、一起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