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是今日的时髦,据行家说,绘本与一般插图本的区别,在于绘本作者集编文与绘图于一身,因而在酝酿创作之初,就先有了丰富的图像意识。这确是桑贝、?米等图文作者的成功奥秘所在。然而绘本并非自今日始,早在上世纪初的1902年,就已有这样的绘本面世,那就是英国女作家比阿特丽克斯·波特的《比得兔的故事》(沃恩公司版)。
波特出身在伦敦的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但童年十分狐独,只有弟弟与家庭女教师同她作伴。好在他们在自家的教室里养了许多宠物,有兔子、老鼠、蝙蝠、青蛙、蜥蜴……她经常由这些宠物想象出各种有趣的故事来。她从小就展露了惊人的绘画天赋,并一直乐此不疲。在她27岁的时候,在给一个患病的小男孩的信里,讲了很多比得兔的故事。几年后,她把这些信都借回来,进行整理,编成了一部图文并茂的童话书。但当时的出版界并没有现在这样的“绘本”概念,对这位不知名的作者自编自画的童话,大多持怀疑态度。于是波特四处碰壁,一连投了六家出版社,均遭拒绝。在她第二次找到沃恩出版公司时,那里的编辑才开始发现蕴藏在这部稿子中的巨大的潜力。初版《比得兔的故事》印了8000册,很快销售一空;在圣诞节前,又赶印了20000册。此书很快获得世
界性的声誉,成了早期儿童文学的名著。波特一生共创作了23个比得兔的系列故事,全部自己绘图,现在的西方儿童几乎没有不知道这个可爱的小兔子的。当然,波特的图画中不可能有今日绘本常有的那种卡通味,也没有桑贝和?米的那种速写味或漫画味,她的画风细密而严谨,是一种很温馨的古典风格。她的故事跌宕有致,充满童趣,很适合幼儿阅读。中国少儿出版社最近将她的全部作品合编为六册《比得兔的世界》(陈青、陈恕译),将英文原文和她的绘画原作一起编入,这不仅对于中国儿童,对中国的儿童文学与儿童美术界,也应是一件幸事。
关于绘本:
绘本: 绘本,英文称Picture Book,日本也称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绘本溯源于中国,可能早期日本人将中国的佛经(经变图),绘卷(法华经)当成绘画书,后来发展成现在的绘本。这个名词出现有十年左右,绘本其实就是图画书,为了避免与图书混淆,后来才习惯使用这个由日本传入的名词。
我们常见一些有图有文的书,尽管这些书的图画画得十分有趣,但这些图画只是文字的补充,只是一类具有文字系统功能的图画。这类书多见于教材和教辅类图书。书中的图画不具备“图画语言”功能。图画书与我国传统的连环画、
当然,还有较为成人的绘本 ,其价格也比较成人话,孩子们一般不去买,也看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