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中国获38金,“00后”小将包揽13:除了奖牌,更值得点赞的是……原标题:奥运会中国获38金,“00后”小将包揽1/3:除了奖牌,更值得点赞的是……
玩转北京
自然科普
外出水壶
护肤指南
3.30-4.1
历经波折的东京奥运会终于落下帷幕。
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38金、32银、18铜,总计88枚奖牌的优异成绩。其中,三分之一以上的金牌都是由00后贡献的。
然而, 除了奖牌,更令我们动容的,是奥运赛场上,那些中国“00后”体育健儿们。
他们 努力、自信、阳光、开朗;他们正在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展现“00后”的风采。
东京奥运会中国首金选手获得者杨倩,涂着珍珠美甲、头戴小黄鸭发卡,眼睛笑得像个月牙,颁奖时还调皮地做了一个“比心”的手势。
于是,这个原本流行于年轻人中间、用来表达善意与友好的手势,成了本届奥运会中国运动员的标志性动作。
而赛后面对记者们“现在你最想做什么”的采访,“00后”们的回答更是萌化了众人心:
杨倩说:最想吃妈妈做的油焖大虾;
全红婵说:最想吃顿好的,特别是辣条;
王宗源说:想吃家乡的山药炖排骨;
张家齐说:最想要芭比娃娃……
每个回答都那么真实、可爱、自然。
对此,有网友评论说:这届奥运会,展现了中国运动员自信、放松的参赛姿态。
而这些,既源于我们的民族自信和祖国的日益强大,也源于这些“00后”体育健儿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获得的成长。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 擅长运动的人往往比不运动的人更加聪明、快乐、自信、自控、合群。
而运动,给人的心理带来的积极影响,还远不止这些。
01
促进认知发展,使人更聪明
神经生理学家温蒂 ·铃木在通过运动成功减重约11千克之后,不仅充分体会到体育运动对于身体健康的益处,还通过一系列的科学研究指出了运动对于 改善与保护大脑功能的重要意义——
身体运动能促使储存记忆的海马回和负责高级认知功能的前额叶皮质变得更强大,从而使人提升 记忆力、专注力、理解力、反应力等。
除大肌肉运动之外,儿童也可以通过发展精细动作(指依靠手或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产生的运动)来丰富认知经验,改善学业表现。
例如,有研究指出:
精细运动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共同依赖于小脑、前额叶等脑区的作用,一样可以促进大脑的神经发育;
精细动作技能可以预测小学低年级的学业成绩,尤其是阅读和数学成绩;
儿童使用筷子的技能与其语文成绩显著相关;
某些认知损伤方面的病症可以通过精细动作的训练而得到改善和治疗……
因此,精细动作训练可以促进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并提高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
02
改善情绪问题,使人更快乐
科学研究发现,体育运动可以促进人体的内分泌变化,进而降低人们的抑制和焦虑水平,使人变得更加积极快乐。
具体来说,人在运动的时候,大脑会产生内啡肽、多巴胺、血清张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化学神经递质。
仰赖于这些激素的作用,人们在酣畅淋漓的运动之后常常会感觉轻松愉快,甚至欲罢不能。
法国医学家蒂素曾说,“运动的作用可以代替药物,但所有药物都不能代替运动”。
对于抑郁症与焦虑症的治疗来说,事实尤其如此。
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指出, 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地降低抑郁。
运动后大脑中神经递质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的含量会大量增加,这可以有效且持续地预防抑郁症。
03
增强自我效能,使人更自信
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于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项活动的自信程度,它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和心理适应具有重要影响。
由于亲历的成功经验是激发自我效能感的关键因素之一。
所以 孩子在掌握运动技能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培养自信,提高自我效能感。
健康的身体意象与自尊的形成也息息相关。
那些对自己的身体有信心且认为自己有较强运动能力的人,通常也拥有更高的自尊感。
所以体育运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改善孩子的自尊感和生理自信。
04
提高意志品质,使人更自控
中高强度的体育运动往往会对孩子的体力和意志提出挑战,这需要孩子通过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意志来克服惰性、应对困难。
坚持运动可以使孩子无惧失败,变得更加坚忍不拔,能够持之以恒地完成任务。
“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就表明体育运动是培养意志力与精神文明的重要途径。
这一论断得到了心理学研究的佐证,即许多体育活动都可以促进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的发展。
另外,由于体育运动会促进孩子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具有奖赏犒劳和成瘾作用,因此我们可以将体育运动作为替代其他不良习惯(如游戏成瘾)的一个健康奖赏。
05
增加人际交流,使人更合群
许多体育活动(比如各种球类运动)属于社会活动,需要在人际合作的情况下开展。
为了完成体育活动的要求,孩子们能够在运动中摆脱害羞情绪,增加人际沟通,消除心理孤独,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那些内向腼腆的孩子更多地从事体育锻炼,从而使其 扩大社会交往,增强自身活力,培养合作精神,以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
06
这样运动,让积极的心理影响扩大
体育运动对儿童的心理发展颇有裨益,下面的这些做法,还能使运动对孩子心理的积极影响更锦上添花。
坚持“三三三”原则
为了让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达到最佳效果,不妨让孩子践行“三三三”原则。
即 每周至少运动3次,每次至少30分钟,心跳每分钟达到130次。
(注:儿童的平均心率高于成人,所以运动中儿童的心跳频率超过成人是正常现象)
由于促使“快乐激素”的内啡肽需要伴随着身体疼痛而产生,所以在中高强度的有氧运动过后,孩子能够体会到更多的快乐。
重视亲子与团体运动
亲子运动(如亲子瑜伽)是亲子沟通的桥梁,有助于增加孩子跟父母的肢体接触, 增进亲子感情。
另一方面,孩子如果经常参与团体运动,也可以在结交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同时学会尊重与合作,习得社交规则与技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性发展。
将运动融入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爸爸妈妈能够以身作则,让运动成为习惯,那么孩子也会耳濡目染地将运动融入生活。
例如当父母接孩子放学回家时,不妨与其一起玩个“踩影子”的小游戏。
类似的做法不仅能为平淡的生活增添情趣,而且还可以帮助孩子在笑逐颜开中不知不觉地燃烧卡路里。
本文知识内容刊于《父母必读》2021年第8期
专家支持 刘肖岑 编辑 李美琨
组稿排版 宋宇 视觉设计 宫颖
................................
今日话题关注
“了不起的体育运动”
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运动?
运动可以给孩子带来什么?
和孩子一起,积极运动起来吧!
................................................
新刊上线
右边给我 一朵小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