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件网板报幼儿管理
当前位置: 第一板报网 > 板报文稿 > 故事 >

交响乐之父海顿的故事

  1791年的一个晚上,在维也纳的一座贵族府邸里,一曲《G大调第94交响曲》正在演出。在快速、激昂的第一乐章结束后,按照交响曲的一般格式,徐缓宁静的第二乐章开始响起。那些对音乐并不真正理解的贵妇人们,于是像往常一样昏昏欲睡,漫不经心。然而正在这时,乐队突然爆发出了巨雷般的强奏,使得那些女士们吓了一跳,一下子睡意全无,又专注于台上的演奏了。

  这首曲子的作者就是海顿,西方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交响乐之父”。《G大调第94交响曲》是海顿的新作,据说,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教训一下那些在演奏中打瞌睡、不尊重艺术家的贵妇人们。由于这首乐曲的慢板乐章具有如此与众不同的特点,被人们称它为《“惊愕”交响曲》。

  1732年,海顿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车匠家庭。因为嗓音甜美,8岁时被维也纳圣斯蒂大教堂接纳为唱诗班歌童。从1761年开始,海顿在埃斯特哈齐公爵家里当乐长,工作极繁重,地位却很低下。但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至90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1791至1795年间,海顿两次去了英国伦敦,写了12部《伦敦交响乐》,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这使他从此名震全欧。在英国,他的音乐备受欢迎。他出席了威斯敏斯特的亨德尔音乐节,成为牛津大学名誉音乐博士。

  海顿的一生中有几十年的时间在匈牙利公爵埃斯特哈齐的宫廷中担任乐队长。有一年,公爵突然宣布要解散宫廷乐队,这意味着几十位乐师将失去生计。出于对乐师们的同情,同时也为了自己不被解雇,海顿写了一首交响曲,由他自己指挥在乐队解散前的最后一次音乐会上演奏。这首交响曲的最后一个乐章不像通常的交响曲那样一起结束演奏,根据总谱上的指示,乐队的各种乐器声部都是按照先后顺序依次结束的,乐师们在演奏完自己的声部后熄灭自己面前谱架上用以照明的蜡烛,默默地离开乐队,先是圆号,然后是双簧管、大管、低音提琴。到最后,只剩下两位小提琴师在仅有两支蜡烛照明的昏暗的舞台上演奏着纤细哀婉的旋律。

  终于,他们也结束了演奏,吹灭蜡烛离去……这种充满伤感的结尾使埃斯特哈齐公爵大为感动,但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他明白了蕴含在其中的乐师们惜别的凄凉之情时,当即做出决定,不再解散宫廷乐队。这部乐曲最后被定名为《告别交响曲》。【星火作文网 】

  又有一次,海顿的新作《第96交响曲》举行首演,大厅里坐满了听众。正当演出进行时,突然,一盏大吊灯从屋顶上落下来,摔得粉碎,然而竟未砸伤一人。听众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感叹:“奇迹!奇迹!”于是,这首交响曲就被后人称为《“奇迹”交响曲》。

  海顿还是德国国歌的作者。海顿受英国国歌《神佑我王》的启发,很想写一首奥地利国歌,以表达他对王室和祖国的忠心。1796年奥地利对法作战,更激发了他写作国歌的豪情。海顿的朋友斯维吞把他的想法告诉了当时的奥地利首相沙劳,沙劳命诗人豪什卡写了“上帝保佑法兰茨皇帝”的歌词。海顿在1797年1月把它谱成了四部合唱的歌曲,其旋律是以一首克罗地亚民歌为基础的。1797年2月12日是奥地利国王法兰茨的生日,这首国歌在维也纳国家剧院和各地的大剧院同时演唱。

  海顿在这一年晚些时候所作的《C大调弦乐四重奏》中,又把这首国歌的曲调,用作第二乐章变奏曲的主题,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为《皇帝四重奏》。海顿在他的垂暮之年,特别是在法国军队炮轰维也纳城的日子里,常常满怀深情地在钢琴上演奏这首歌曲,从中得到安慰,可见他对这首国歌的挚爱。如今,这首庄严的国歌已不再属于奥地利了,而成为德国的国歌。交响乐之父海顿的故事

第一板报网是第一课件网旗下专业板报网站,提供各种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板,以及板报素材,板报教程等资源,是大家办报的得力助手
copyright 2019-2023 ALL resever www.wujy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