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什么家长越讲道理,孩子越不听话?你还在跟孩子讲道理吗
“讲道理”是家长最喜欢的教育方式,也是家长自认为正面的方式,把自已的经历和经验让孩子少走弯路。同时家长也会发现讲道理对于孩子来说基本没有用,越是喜欢讲道理,孩子就越反感。
其实人们对
“讲道理”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偏好,都是源于思维的惯性。家长从小就在家庭和学校接受“大道理”教育的人,长大以后就会成为讲道理爱好者。
朋友吴杰就是一个自认为受过良好教育的家长,很瞧不起打孩子的人,觉得成年人应该用道理让孩子接受,而不是用武力来征服,那是无能的表现。后来他的儿子开始上学,碰到问题,他也总是耐心地和孩子讲道理,并举例论证
这些道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也慢慢长大,有了自已的独立思维,他开始发现
“以理服人”效果越来越差。虽然已经是极度的克制,但有时候真的是忍无可忍开始吼孩子,前天确实受不了对孩子动了手。
事后他也很后悔,觉得受过高等教育的自已对孩子真的一点办法也没有,己经黔驴技穷了。也自嘲的说,经过这么多年,终于活成自已讨厌的那种人了。
思想家卢梭说过: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这三种教育方法,对孩子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可是教育孩子除了这三种方法,还有其它的方法吗?
这件事上另一个朋友做法就值得学习,他的孩子已经
5
岁,性子也很犟。那天下午朋友本来想带他下去小区草坪上玩,结果穿完鞋以后突然下起了雨,孩子就很不高兴。终于到晚上
9
点雨停了,孩子便吵着要下去。可是那时正值冬天,雨后显得更阴冷了。
很多家长的做法一般会和孩子说,三更半夜了,下面都没有小朋友了没有人和你玩,而且下面又很冷,感冒了怎么办,明天再带你下去玩。
而我这位朋友则二话不说,迅速的帮孩子把衣服和鞋子穿好,然后两人愉快的来到楼下草坪。然而草坪上都是水渍,又很黑,而且冷风不停的吹。在空无一人的草坪上站了一会儿,孩子便想要回去。朋友问,为什么不多呆一会。孩子说累了想回去睡觉。这样孩子一回家就听话的马上刷牙睡觉。
他后来告诉我,当天孩子在临睡前又要下楼,家长没说什么,愉快地给他穿好衣服,带他下去。外面很黑,冷风嗖嗖的,楼下空无一人,他刚把孩子放地上,孩子就要他抱着回家。
其实有些小事上,家长少说多做效果可能会更好,尽可能去倾听孩子的意见,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用事实证明孩子的不足,远比讲道理或直接反对的效果要好得多。
当然也不是提倡做一个
“不讲道理”的家长,也不是完全否定言语教育的必要性,主要是家长应该把握道理教育的适当性,行为教育的重要性,要言传,更要身教。所以对孩子讲道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向孩子传导负能量的价值观
有一些家长自己比较负能量,却很喜欢向孩子传达一些自认为很好,其实却自私的见解,或者是庸俗的人生经验。不少家长都会暗示孩子同学都是你的竞争对手,不要在学习上帮助同学,既浪费时间又容易被别人超过。
其实教育的本质是完善自己,在帮助别人时候,那种快乐感觉是无可替代的,而且孩子不懂时,也需要求助别人,如果他觉别人也一样有这样的想法,就会更加自我封闭。
2.
家长“讲道理”时,一定要发自内心
家长在想给孩子讲道理时,自已也必须相信,不要觉得孩子什么都不懂,随便忽悠一下。当孩子觉得家长的道理都是口是心非,讲一套做一套的时候,就会更加不相信家长所谓的道理。
3.
家长不能把不“讲道理”变成直接上手
如果说讲道理是教育的下策,那发脾气体罚那就是下下策了。也有不少家长很少对孩子讲道理,他们坚信棍棒之下出孝子,三句不合就直接上手,这就是家长不讲理了。孩子需要的是引导,纯粹的体罚让孩子更加的排斥家长,也会促使孩子走向另一个极端。
教育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事情,没有捷径,要想让孩子明白道理,家长要减少口头上的空谈,要用行为来验证道理,这样孩子才能接受,这也教育的意义。
感谢您阅读完全文,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请在下面留言。您的每一次关注和转发都是对小贝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