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件网板报幼儿管理
当前位置: 第一板报网 > 板报文稿 > 生活常识 >

福建疫情告急:6天200例,多名小学生确诊,波及8所学校!更担心的事情还有……

  原标题:福建疫情告急:6天200例,多名小学生确诊,波及8所学校!更担心的事情还有……

  口才培养

  学习高手

  儿童秋装

  儿童唇膏

  3.30-4.1

  9月,刚开学不久,全国的目光又都聚集到了福建。

  9月10日,福建莆田市在对仙游县枫亭镇一小学在校学生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时,发现2名学生(为亲兄弟)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

  随后立即扩大核酸采样范围。

  结果又发现4人(1名学生和3名家长)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

  截至9月15日24时,福建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00例,目前住院200例(厦门市53例、泉州市18例、莆田市129例),无死亡病例;现有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尚在接受集中隔离医学观察4例(厦门市1例、莆田市3例)。

  同时疫情已波及8所学校。

  国家卫健委派出的赴福建工作组专家也指出本轮疫情的特殊之处:

  ①目前莆田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后续在社区、学校、工厂等人群中继续发现病例的可能性高,疫情存在外溢风险;

  ②枫亭镇形成2个疫情集中传播点:最早发现病例的小学和镇内某鞋厂,都是人员密集场所;

  ③此次疫情首先在学校发现,低年龄儿童感染较多;

  ④专家们研判,只要确保各项措施和各个环节落到实处,疫情规模有望在国庆长假前得到控制。

  9月14日,莆田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介绍,截至13日24时,莆田累计报告新冠病毒核酸阳性85例,其中有学生36人(10岁以下儿童共30人),包含幼托儿童8人,小学生28人。

  这是继武汉疫情后,首次在中小学校园内大规模发生。 这部分儿童未注射新冠疫苗,存在病情更容易较为严重的风险

  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所有人的生活都或多或少地发生了一些改变。

  这些突发性灾难事件,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了一定影响。

  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对这类事件会产生很多应激反应。

  那么,当孩子遭遇这些重大突发性灾难事件,父母该如何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呢?

  今天,我们一起看看刘正奎教授在接受父母必读杂志社专访时,分享的一堂“灾难性事件中的生命教育课”。

  专家简介:刘正奎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心理援助联盟副主席,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在重大应激事件与心理健康方面有着丰富的研究和实践经验,15年来一直在为经受了重大灾难的地区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

  灾难事件中的家庭教育

  就是生命教育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

  01

  了解生命的恐慌

  灾难事件本身的不确定性会让孩子感到恐慌,当孩子感受到危险越来越近,对自己生命的威胁越来越大时,会非常恐惧、紧张。

  其实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也都会经历这样的心路历程。

  灾难事件会让家庭有损失或者丧失,可能是失去亲人,也可能是父母失去工作或者是家庭收入的减少。

  这都会给孩子带来影响,也会给家庭带来很大的改变。

  重大灾难性事件发生之后,孩子的应激反应可能会不太一样,但普遍会紧张、恐慌。

  以下这些都属于孩子的应激反应:

  ● 看上去好像毫无反应,实际上这只是一种盲目的状态,孩子的内心是紧张、恐慌的。

  ● 认知上出现问题,主要表现就是会出现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

  ● 出现多疑、过度担心的情况,在行为上就会出现一些过度现象,比如反复洗手,过度防护。

  ● 出现攻击性行为。

  ● 躯体性症状。有些孩子确实会出现生病的症状,不想吃饭或者睡眠出现严重问题。

  这些问题的根源其实并不在身体上,而是在心理上。

  当然,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表现也是不一样的。

  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可能会出现退行性行为,比如原来已经不尿床了,经历灾难事件之后又突然尿床了。

  还有的孩子可能会变得特别黏人,会寸步不离地跟着大人,甚至该睡觉的时候也不睡,就守在大人旁边。

  这些情况其实是孩子在启动着自我保护机制,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年龄大一些的孩子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手机成瘾,放不下手机,手机成为了一种心理依赖。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应激反应。

  02

  和孩子共渡难关

  灾难性事件造成的威胁和突发性会使所有家庭成员出现心理应激反应,会有很多情绪上的不稳定性。

  但其中也有积极的部分,比如父母有了更充足的时间陪伴孩子,家人之间要相互扶持,同舟共济。

  这正好是一个可以重塑家庭关系的契机。当然,这也是对家庭的挑战。

  具体该如何做呢?

  接受、理解孩子的反应

  心理应激反应是非正常情况下人的正常反应,孩子的应激反应可能会更大,这是正常的,需要我们的理解。

  帮孩子重塑安全感

  ● 做好必要的防护。

  和孩子一起掌握一些基本的防御知识,了解防御的关键点,知道而且做到。

  ● 不要对问题避而不谈,而是要和孩子一起分享、讨论这些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告诉孩子,我们都有这样的反应,这是正常的,说出自己的恐惧、害怕就会好一点。

  那么孩子会知道父母是理解我的,而且我有这样的反应也是很正常的。

  他一旦有这样的意识,就好进行下一步的调整。

  ● 根据孩子的年龄,给他需要的安全感。

  比如有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陪伴,有的孩子不敢独自睡觉,父母就陪着他睡一段时间。

  ● 注意负面新闻信息的控制。

  很多孩子的恐慌来自于负面新闻,越看越恐惧,越恐惧越看。

  这是大脑的机制造成的,大脑对负面信息的吸收总是积极、优先。

  加强社会连接

  即使是因为某些客观情况造成了我们与他人连接的空间被阻断,并不表示我们要成为“孤岛”。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让孩子和亲人、和比较熟悉的小伙伴多沟通,重新连接起来。

  让孩子与外界多交流,他对事件的注意力也会被慢慢转移。

  帮孩子找到掌控感

  不要让孩子认为在灾难事件中自己是完全无能为力的。

  可以跟孩子一起共同做一些事情,看看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或者如何支持他人,让他感觉到,原来我也是可以做很多事的。

  比如戴好口罩、正确洗手,这是一种做法,给灾区寄送一些物资或者自己的心意也是一种做法。

  这些做法都是很好的生命教育,都会让孩子从中获得成长。

  比如有一个孩子曾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写道:

  原先我没有发现我居住的小区很美,隔离了很久之后,今天下楼在小区里转了一下,发现原来我的小区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孩子能通过这样转换视角去看待事物,其实也是在获得一种掌控感,也是在成长。

  引导孩子看到生命的力量

  灾难事件会让孩子感觉到生命的脆弱,但更能感受到生命的顽强,感受到生命对生命的支持,感受到逆境中的希望。

  比如每次灾难事件中,医疗队、军队、心理援助队都会很快就位,给人们带去帮助;

  全国人民都会为经历灾难的地区加油鼓气;

  我们的国家很强大,我们的制度很优越。

  03

  做好长期心理疏导的准备

  经历了重大灾难事件之后,孩子会重新回到学校,但其实他的心理应激反应还没有消失,恐惧、担心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

  如果父母不能理解到这一点,可能就会在孩子回到学校之初时责怪孩子学习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等等。

  这容易让家庭产生较为严重的亲子冲突。

  孩子回到学校后,老师和父母都会认为,以前耽误的时间一定要马上补回来。

  于是特别看重孩子的学习,这样会加重孩子的应激反应。

  在这个阶段,需要给孩子缓冲的时间,不能压得太紧,要讲究策略,否则可能会让孩子“崩盘”。

  另外,孩子在家里自学的模式和在学校的学习方式是很不一样的。

  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复,其他突发事件的发生,都可能会让孩子的学习方式不断地进行切换,需要不断地重新适应。

  所以父母要耐心地帮助孩子做好调试,等待孩子的适应,而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孩子可以马上自由地切换好。

  本文知识内容刊于《父母必读》2021年第9期

  专家支持 刘正奎 编辑 吴颖

  组稿排版 宋宇 视觉设计 宫颖

  帮孩子重建安全感,进行生命教育,

  将危机事件转化为教育契机的重要时机。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

  科学养育,就和靠谱的人在一起

  全国百强期刊

  42年品质保证

  100位权威专家保驾护航

  ................................................

  即赠价值 198元的teteo婴儿奶瓶!

  右边给我 一朵小花花

第一板报网是第一课件网旗下专业板报网站,提供各种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板,以及板报素材,板报教程等资源,是大家办报的得力助手
copyright 2019-2023 ALL resever www.wujy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