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别不信!你的好意正在折磨你的孩子,你却还理直气壮
01
少年说里,有个初二女生叫袁景颐,他一上台就吐槽有个神奇的人“别人家的孩子”,她十项全能,这就是母亲心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什么都好,就是看不到自家孩子的成绩和努力。从来不表扬,所以站在台上,希望妈妈夸夸她。
可是妈妈出奇的冷静,我是在激励你,怕你飘,在你高兴的时候拍你一下。说不过母亲,又被母亲当中训了一番,孩子痛哭无法自抑,满脸泪水跑下台。本是好意,为孩子好,却狠狠的折磨孩子的心。
你的好意正在折磨你的孩子,你却还理直气壮,别不信!
02
生活中这种母亲还有很多,情形也还有很多。很多因为家长管教方式严厉和焦虑。
看到孩子玩就训斥提醒“就知道玩”,本意是提醒;
看到孩子考班级第一就放大排名范围“在全校第几”,本意是鼓励继续前进;
看到孩子犯错就不停的说“你可不能再犯……”,本意是你行,你是个好孩子
……
可最后?
“儿子,你出去带那个放大镜干啥呢?”
“爸爸,不知道为啥,你一说话我老想跟你犟嘴”
在出门,准备进电梯的时候,发现儿子一边牵着狗,一边还拿着个放大镜,我担心它会摔坏或者弄丢了,另外也希望孩子不要太闹腾,所以就责备儿子不该带这个东西出来,可儿子的回答,让我吃了一惊,要知道我本意是为他好。
停车买东西的时候,我就问你怎么敢跟爸这样说话呢?你为什么想跟爸犟嘴呢?“我总觉得你多管闲事,什么都管”,我就把我刚才的想法给他说了一下,我说:“你拿着放大镜出去,我担心你把它要么弄丢了,要么摔坏了”,儿子却说,我不会摔坏的也不会弄丢的,旁边的妈妈也说了自己的看法,“他出去的时候,有时候他可以对啥东西感兴趣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看看会发现些什么东西”。
他们娘俩的话,一下子让我愣住了突然意识到,可能我的观念有了问题。经过反思,总结分享给读者。
03
所有这些需要我们的反思我们的管教方式,接着上文例子
1从兴趣的角度来看,有兴趣更快乐。
拿个放大镜他原本就是出去玩的时候,发现什么东西了,他可以更好的去观察,你让他只在家里玩,……
我突然意识到,妈妈说的很不错,儿子的反应也让我大吃一惊,让我突然有一种反省,好像在管教方式方面需要调整,以前,我总是觉得,孩子小更多的是考虑孩子的安全,这不能拿,那个不能带,这个出去要损坏或者怕丢了,也许这种想法在他小的时候,对他的安全监护是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可是刚才我们一家人的对话,突然让我意识到,自己现在的管教方式已不适合孩子,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当我把自己的想法给孩子说出来以后,孩子的回答是这样的“我不会打烂,我也不会丢”.
让我明白了,他也不是那个年龄了,他应该不会丢或者说很容易打烂,尽管说还有这种可能,但是我们沟通之后应该放手,让孩子到更大的地方给他更多的自由,让他去探索大自然去发现他感兴趣的东西,这反而更有利于孩子兴趣的引导,孩子将来以后的发展方向,他会更开心,而不是闷闷不乐。
2从安全的角度来看,容易限制孩子的生活技能的成长,造成孩子的依赖性,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产生啃老习惯,没有成就感。
少年说里曾经有一个高二学生,因为家人长期担心她的安全,限制他做家务,结果造成孩子初二不会自己穿衣服,高二不会自己打热水,用筷子吃饭。这都是家长管教孩子安全过于焦虑,影响孩子生活技能成长的典型例子。
3还会限制孩子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放学后》节目中曾经有这样一个家庭,母亲在辅导5岁女儿做作业,“魔法用什么来形容啊?”
“厉害”女儿说。
然后妈妈说不对,妈妈就开始选词进行引导,当孩子说出了妈妈心中想要的那个词,“神奇”时,妈妈一下子高兴了,“对,就是这个词。形容魔法用神奇”。
旁边的老师就问妈妈“为什么形容魔法不能用厉害呢?”
从这个事例上,我们可以看出来,我们在辅导孩子的时候,要有一个包容的态度,不能先入为主以自己的思维限制孩子的思维,给孩子更多的发散思维和自由,才更利于孩子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为孩子好却不知不觉限制了孩子的思维
当孩子的想法和家长的想法不一致时,孩子的想法未必就是错误的,家长的想法也未必都是正确的,有时候就根本没有标准答案,而父母往往在这个时候很容易去限制孩子的思维,非得跟他一致,希望孩子飞得高,就不要给他过多的设限。这需要父母经常觉察反思自己,用更开明的方式给孩子辅导。更多自由更多快乐。
04
本意是想帮他,是好意,一开口却是责备,让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对抗的情绪。
10岁以后,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还像以前那样子,以安全为中心管教孩子,尽管是为孩子好,那么这个时候可能对孩子来说会产生更大的束缚,孩子会不舒服,就像孩子说的,只要你说话,我都想跟你犟嘴,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对他的管教太多了,就像他说的,你管的太多了,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们大人可能从感情上觉得,小样,这么大你就不听话,可能觉得好像挑战当父亲的权威,有的大人会进一步惩罚,更严的管制,这是危险的。
其实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孩子也许并不是这个想法,他可能更多的是想争取更多的自由,他感觉到,按这种方式是不对的,是难受的,但他又说不出来,就会想更多的挣脱,这样子很容易让亲子关系,绷得很紧,很容易产生对抗,很多家庭里面,亲子关系在这个时候出现问题,很多源于大人平时的管教方式,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自觉把教育等同于管教,教和学、教和管,这两个发展成一种对抗的关系,和孩子形成统一战线,一起成长,一起去发现,一起去解决问题。所以这就是在管教方式方面,我们需要调整认知的一个地方,因为只有这样子的话,才能够让亲子关系更和谐。
05
遇事别责备,需要刻意练习,这样解决
我们很多家长习惯于责备命令的方式管教孩子,可能是习惯,也可能是觉得这个方式,简单有效,在孩子小的时候,也许可以,但是在这个年龄以后,这种方式,反而有更多弊端就会出来,在心理学方面关于情绪管理有这样一个方法:觉察意识,就是责备别人的时候前面这一个心理和动作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发现其中很多情况,就是当孩子的一些做法,和我们的想法不一致的时候,我们容易出现对孩子的这种责备管教方式,而我们的责备管教方式又跟我们的认知直接相关,直接相互影响。我们认为孩子的那些个问题,也可能是我们对孩子问题的认知出现问题而不是问题本身。但只要是跟我们的认知不一样,我们这个时候就很容易感情用事,用责备的方式来跟孩子沟通说教管制。
家长陪孩子辅导作业的时候,经常会发生前面严厉责骂甚至动手教导孩子,也许孩子笨得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也许孩子的拖延磨蹭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就会不注意情绪,事后我们又恢复了慈母形象,这个时候会泪流满面,这种复杂矛盾心理,很多情况下就是没有注意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训练好自己的情绪造成的。
焦虑容易产生严厉,严厉容易失去孩子的心,改变认知,调整心态。
06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就是我们跟孩子在沟通的时候,一旦发现跟自己不一样的时候,你一定要先问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目的和想法清楚以后,然后再把你的想法顾虑说出来,共同找到一个好的办法,让孩子参与自己行为的决策,孩子会更开心,同时也知道在做这一件行为和事情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这样家长和孩子,就不会产生对抗,而且家长所担心的,孩子所要的就能够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遇事责备孩子和孩子对抗就会制造更多的问题,和孩子形成统一战线共同“对付”成长问题。
站在孩子成长的角度,用好我们的好意,引导辅助好孩子,孩子越来越多的主导自己的行为,说出你的讲出他的,孩子决定,才是真正优秀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