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8年以后的三年间,学校先后又发生了五十四例校园伤害事故,我们对以上事故进行了跟踪、分析,以求得进一步提高认识,更主动、有效地控制校园伤害事故。
一、基本情况
1.成员分布
在54例事故中,以男生为主共45名,占83.3%;事故又以初中生为主共40名,占74%。
2.事故原因
事故发生以体育类为主,共38例,占70.4%。其中又以球类为主,共28例,占体育类的73.7%,占总事故的51.9%。另外还有跳跨楼梯4例,美工刀伤害3例,开窗不当2例,不当游戏3例(包括1例美工刀)等。
3.事发时间、地点
事发时间以体育课(15例)和体锻课(12例)为主,二者合计27例占总数50%。在课间或课后发生事故共有19例,占总数的35.2%。此外在春游活动中发生有2例。
4.伤害部位。
事故伤害部位以四肢损伤为主,共44例,占81.5%。其中又以踝腕部损伤居多,共27例,占四肢伤害的61.4%,占总数的50%。
5.伤害性质。
事故伤害性质以骨骼损伤为主,共39例,占72.22%。其中又以骨折为主,共29例,占骨骼损伤的74.36%,占总数的53.70%。
二、讨论分析
1.校园事故不可避免,但可控制
学生好动,学校范围宽广,不可能永远在教师的视野控制之下,学校的伤害事故是不可避免的,但又是可以防范的,只要领导重视,工作到位,可以把事故发生率降下来。近三年来事故发生率已明显呈下降趋势,从原来的1%左右基本上控制到千分之5以内。
2.留意事故资料积累,及时反馈调节
从1998年开始我们建立了校园伤害事故档案,并非单纯作为事故记载,而更主要的用以跟踪分析,及时反馈、调节。如1999年上半年共发生事故9例,其中体育类5例,在这5例事故中有4例发生在同一位教师身上,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找了这一位教师,共同分析其原因,提高其认识,以后在他的体育课上,事故得到基本控制。
3.校园事故有正常、非正常之分
从事故人群分析中有可以看到,男生显殊高于女生,初中明显多于高中。这是因为,男生比女生活跃,初中生比高中生好动。此外又与初高中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不一密切相关。
笔者认为,校园伤害事故有正常和非正常之分。男生的活跃和初中小同学的好动纯属天性,他们在正常运动或活动中所发生的一些伤害,如体育锻炼,球类活动等基本上均属于正常伤害之例,在我校54例事故中大约有40例左右,占74%。另外如跨跳楼梯,利刃器伤害,不当游戏等,纯属可以避免的非正常伤害。作为校方有义务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减少伤害事故,特别是杜绝非正常伤害。
4.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技巧的培养
在事故伤害部位统计中,踝、腕部损伤达27例,占总数的50%。从伤害性质看又以骨折为主,共29例占53.7%。具体而言大都是在剧烈运动中发生冲撞,以致平衡失控,或脚跟着地不巧伤及踝部;或手掌撑地不当伤及腕关节。以上均与准备运动不足,灵敏度不够,反应不快,缺乏自我保护技巧有关。反应的快慢和灵敏度的高低,来自于多运动,多锻炼,自我保护技巧需要有关老师,特别是体育老师培养、训练和指导。
头部伤害事故虽仅有9例,并有幸未发生严重后果,完全侥幸于未伤及枕部、眼睛等要害部位,实际上后果十分令人后怕,切不可大意,必须重视教会学生对头部的重点保护。
5.高度重视恶性事故防范
恶性事故一般指非正常事故中后果严重、善后困难的重大事故。这一类事故大都与学生本人违纪有关,往往在课后、课间偏僻死角,进行不当游戏而发生的重大伤害,后果比较严重。此类事故一般与校方管理不善多少相关,非常容易造成家校矛盾,不易善后,如处理不当十分容易造成司法纠纷。
首先,学校在平时要加强防范,把各类事故消灭在萌芽阶段,整个事故底盘小了,恶性事故的概率也会大幅下降。其次,万一发生此类事故,处理必须迅速、及时、到位,尽量减少事故后遗矛盾,积极做好善后工作。再次,学校应当亡羊补牢,举一反三,杜绝各种漏洞,消除各类隐患。
近年来学校伤害事故时有发生,也有一些典型案例成为社会争议焦点,对学校压力很大。由此,不少学校采取了一些消极措施,如:紧闭校门、减少活动、取消体育课动作性内容、控制学生户外活动、球类活动,甚至压缩必要的校外德育活动……,一动不如一静,以求得减少事故。这几年校园伤害事故对学校的压力太大,以上消极措施确有其苦衷,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然而无论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还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以上做法均不可取。当今在校学生都是为二十一世纪培养的各种人才,要求全面发展。通过体育锻炼,刺激骨骼生长,促使肌肉发达,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抗冲击能力。通过体育训练,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反应灵敏度,从而减少校园事故的多发。学校应该采取积极态度,加强教育,加强防范,加强锻炼,使校园伤害事故摆脱消极被动局面,进入良性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