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台风对绿化建设的影响引起越来越广泛的重视。那么,采取哪些措施可减少其给绿化造成的损失?笔者认为,慎重选择树种很重要。<BR> 选择树种时除了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还应将抵抗台风能力作为一个重要标准。很多常受台风影响的地方,却在道路两边种上胸径30厘米以上的香樟、杜英。这样景观效果有了,但是这些树树冠较大,受风面积大,吸水后,树冠变重,极易倒伏,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影响。此外,在设计种植方案时,风口、风道处应选择抗风性强、根深、矮干、枝叶稀疏坚韧的树木品种。 栽植树木时,树坑要深要大,给树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立支柱,提升树木稳定性。另外,注意日常修剪管理,降低树木倒伏的几率。 作为园林管理部门,则应在台风多发季节到来之前,及时掌握树木的健康状况和不安全程度,建立完善的监控管理系统,编制防台风预案,提早确定人员、物资、工具、安全措施、夜间照明、通讯等防抗台风的工作。
根据我国气象变化特征,在我国东南沿海的福建、浙江等地一带,7月将进入台风高发期。面对台风多发季节,究竟该如何积极应对,尽量减少台风对园林绿化的损失?
其实,台风到来前的预防工作十分重要,尤其是江浙一带受台风影响明显的区域。防台风抗台风工作应该自园林绿化建设开始就做好预防,并贯穿于园林工作的始终。
首先,苗木种植必须要因地制宜。很多常受台风影响的地方,却在道路两边只有二三米的绿化带上,栽种胸径30厘米以上的香樟、杜英。不排除种植出来的效果很好,但这些树冠大的树种,受风面积大,吸水后树冠变重,头重脚轻,树易倒伏。而且,只要每次来台风,都得加固。如果台风大一些,则常常导致树木倒伏,人车经过都得小心。
所以,在进行树种选择时,不单单要考虑到景观和遮阴,抗风能力也是必须考虑到的因素之一。在种植设计时,风口、风道处宜选择种植抗风性强的树种,如垂柳、乌桕等。根深、矮干、枝叶稀疏坚韧的树木品种较为适宜,而生长迅速、枝叶茂密及一些易受虫害的树种则应回避。
当今,许多发达国家的城市绿化树的种植都会有专家的论证,还要征求市民的意见。今后的市政园林建设也不妨吸收市民和专家参与,科学决策。
在台风多发季节到来之前,及时了解、掌握树木的健康状况和不安全程度很有必要。根据往年经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分级测评系统,科学评估树木存在的潜在危险性,建立完善的监控管理系统。对那些有潜在危险的树木进行定期“体检”与“会诊”,及时做好应对措施。
通过新闻报道,我们还常看到在城市街道两旁,有些树木树冠很大、长势很好,但台风一来、雨下久一点,就倒了。为什么呢?根据观察,倒伏树的树冠多数像一个球,下面的根系却较少。可能是种植以后,就没有修剪过。
可见,平时管理跟上去,可免遭风害。比如,在苗木移栽时,特别是移栽大树,如果根盘起的小,则头重脚轻,需要避免这种情形。
在多风地区栽植,坑应适当大,小坑栽植,树会因根系不舒展,发育不好,重心不稳,易受风害;对遭受大风危害的树木应及时顺势扶正,培土为馒头形,修去部分枝条,并立支柱;对裂枝要捆紧基部伤面,促其愈合,并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树势的恢复……这些都不失为园林日常管理以防台风的有效措施。
最后,提前编制防台风预案,做到提前预防、及时发现。及时了解、收集天气信息,充分做好必用工具材料、机械、人工、夜间照明、通讯等准备,这些都能减轻灾害程度。
台风来后,则应及时把倒地受损苗木扶正,对苗木进行适当修剪、清场,重点对受淹地进行排涝、消毒,及时预防各种可能出现的病虫害,并统计损失、做好资料整理与汇总,进行后期完善与恢复。
防台风抗台风应贯穿园林绿化工作的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