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最大隐患。把握安全生产规律,强化全员安全意识,规范全员安全行为,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稳步好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推进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煤矿安全问题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重点焦点,是由于煤矿企业具有与其他行业不同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煤炭地理位置较为特殊。煤炭是由几千万年乃至几亿年前生长在地面的植物,因地壳的下沉与上升,长期受到地热地压作用以及细菌的分解和侵蚀而逐渐形成。煤炭深埋于地下,决定了职工开采是在地下而不是在地面。
煤矿工作环境十分复杂。与地面相比,井下作业是高强度、阴暗、潮湿(或高温)的环境,伴有通风不良、煤尘、瓦斯超限的危险因素存在,特别是深部开采的高瓦期矿井,发生安全事故的机率相对较高、风险性较大、后果更严重。
煤矿生活环境比较偏僻。煤炭资源一般在大山深处,决定了矿工要远离都市工作,甚至在穷乡僻壤生活。如重煤集团松藻矿、贵州一些矿井等。由于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或者经济上的原因,矿工到外面开眼界、见世面的机会不多。
煤矿安全要求相对更高。煤矿特殊环境决定了对安全要求要更高些、更严格些。如对设备防爆防潮的要求等;如对职工禁火、须携带自救器的要求等;如对管理制度“一通三防”(通风、防尘、防火、防瓦斯)、安全调度的要求等。
由此可见,煤矿的特殊性决定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应突出管理制度化、科学化和职工行为规范化、习惯化,以确保煤矿长治久安,而安全文化正好可以担当这一重任。
推进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就是要在企业普及正确的安全心态、规范的安全行为、特有的安全管理文化,包括健全制度,强化管理,心态和行为培养等。只有高水平的全员安全素质和企业整体安全素质,才能充分保障职工安全与企业健康发展。煤矿安全文化的主体是职工,安全文化素质、安全观念、安全行为等都离不开人的因素。“安全第一”意识的导向、安全计划的安排、安全奖惩办法和保障措施的制定、安全培训的实施、机器设备引进以及各项活动的开展,都必须围绕和突出“人”这一根本主体对象。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路来构建安全文化主体。
推进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要培养良好的安全心态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心态安全是安全生产的基础,相对应,心态安全是安全文化的基础。因此,培养煤矿职工的心态安全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安全思想教育对象要广。井下职工是思想教育的重点,对他们的教育培训不可或缺;辅助职工要为一线职工服务,安全教育也要常抓不懈;企业管理者由于其不同角色定位,所起到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永荣矿业公司创新安全活动方式,在矿长和分管安全的矿长当中开展安全知识考试和竞赛活动,安全意识从领导抓起,这种做法在职工中反映较好,值得推广;此外还要把家属作为教育对象。使大家对煤矿安全有特别的认识,形成“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的自保、互保、联保意识,以利于建立安全长效机制。
安全思想教育力度要大。要坚持不懈地加强思想、法制、责任、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并从哲学、文学、美学、艺术等多角度对全员进行安全文化渗透。针对煤矿安全的共性和特殊性,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充分阐释煤矿安全文化,大力传播煤矿安全知识,系统宣传煤矿安全法规和各种规程,唤起煤矿职工对安全生产的渴望,从根本上提高职工的安全认识和安全觉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安全思想教育形式要多。煤矿安全知识教育不仅要充分利用报告会、学习班、宣传栏、竞赛活动等手段,还要通过安全生产作业培训、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培训、寓教育于乐的文体活动来完成对职工的教育。标语和警示较一般行业要更醒目些、全面性、突出些。永荣韦矿把安全教育阵地前移,在井下建起了安全文化长廊,使职工的上下班路途成为受教育路途,这种教育方式增强了职工安全意识,并取得较好效果,目前该矿正在向安全生产1000天冲刺。
安全思想教育时间要长。要把安全思想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用安全教育活动全面占领职工业余文化阵地,丰富矿工精神生活。用“血的教训”教育职工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坚持“必谈必访必办”,使安全生产深入人心。比如“必谈”:新工人上岗必谈;调整工作必淡;思想波动必谈;工作出现重大差错必谈;违章违纪必谈;职工受到处罚必谈。“必访”:职工及家庭成员有重病必访;生活遇到困难必访;职工红白喜事必访;家庭闹矛盾必访;经常迟到早退必访;出现旷工和请长假必访;长时间出差必访。“必谈必访”要进家庭、到岗位、进宿舍、到医院,让“安全=幸福”成为每个职工的共识;“必办”:就是职工和管理者违章违纪违法必办,只有赏罚分明、奖惩有度,才能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
推进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要有强有力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要做到人财物有机结合,以此为原则形成机制。一是切实建立安全责任制度。一般应建立矿、队、班组三级安全职责,就岗位而言,还要建立党政一把手、分管副职、中间管理层、职工操作层的岗位安全职责,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高效运作、思想统一、职责清楚、规范有序的煤矿安全管理网络。二是周密建立各项规程和制度。在国家相关法规的指导下,建立包括“三大规程”、奖惩制度、责任追究、常规制度等在内的各项安全制度,但凡涉及到有关煤矿安全问题的制度,一个都不能少。三是强化安全制度执行。除安全事故分析会外,在月度、半年和年度安全(办公)工作会上,也有必要对照各自的安全职责进行总结分析,将执行情况的好坏进行通报。四是强化安全监督和隐患整改。按照各自的职责,将不同力度、不同份量、不同时段、专业和非专业的安全监察方式辐射到每人每处,查制度的执行、查安全隐患是否存在和按要求整改、查工作的疏漏和不足。五是严格安全考核奖惩。适当提高职工全员培训、质量标准化、安全生产等活动经费是必要的,做到全员激励与重点激励相结合。安全基金要提足用够,不能打折扣,对制度执行、安全监督的情况,一定要有考核结果,严格与工资奖金挂钩,时时唤醒大家对安全的注意力。
推进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要职工养成正确的安全行为
在安全标识、安全意识得到加强的同时,规范人的行为、提高其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是控制事故的有效途径。一个人树立了正确的安全观念,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不等于就具有实际操作的技能,由“应知”到“应会”,还必须进行反复的技能训练。煤矿生产行为的重点是规范化培育。首先要根据煤矿安全操作的需要,对全体职工进行安全操作技能强化性和重复性训练,对本企业每个岗位、每个人进行安全操作标准化训练,并经严格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操作。同时对危险性大的生产岗位和工种进行规范化安全操作表演,用录像、模拟实验强化训练。使操作标准化成为管理者和操作职工的一种自觉、良好的行为习惯,把不规范、违章违纪操作当作错误加以拒绝,从而提高职工安全操作技能和操作的可靠性。比如不携带火源下井、交接班前的检查、按要求穿戴劳保用品等成为一种习惯,事故的机率就会小得多。其次要建立可靠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煤矿较一般企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安全工作必须要有更高的要求,这是对生命负责的态度。因此必须充分预料种种不良后果,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目前一些煤矿企业针对自身特点,提出多种突发事故课题,要求职工和管理者涉身处地,深入思考本职岗位上应怎样处置,分析原因、列举现象,制定对策。从而集思广益,从理论上制定出最安全、最可靠、最迅速、最优化的事故预案,并反复进行反事故演习,提高职工的应变能力、丰富大家的实战经验,使之面对突发事故,能够处变不惊、规范有序。这种未雨绸缪抓安全的做法值得借鉴。其三,要注重行为培养、意识培养、安全管理三者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