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被父母吼大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2.7亿人次围观,傅首尔一句话让人泪目!
经典名著
开学阅读
亲子·春衫
孩子最爱
孩子乖巧听话时,我们心里充满了爱与幸福。但是,每天却有很多时候,孩子不听我们的。
从早上起床开始,怎样也叫不起,不肯乖乖穿衣服,我们又要准备早饭,又要掂记着快赶不上的校车,还有今天要完成的一堆工作,这时家长也很容易气急败坏,责怪孩子不听话,甚至冲孩子发火。
我们不可能凡事顺着孩子。当我们和孩子之间有不同意见,或必须要求他时,就是考验我们方法的时候了。
——凯叔
作者 枫子
来源 凯叔讲故事(ID:kaishujianggushi)
微博有个热搜话题 #长大后最可怕的事情#
高赞回答说:长大后最可怕的事情之一是,你意识到你拥有一些和父母相同的缺点。
评论下方,网友泪崩了, 纷纷诉说着父母暴脾气,给他们带来的伤害。
曾经,我也暗暗发誓,一定不要像父母那样凶孩子。
可当面对着每天做不完的家务,女儿的各种不省心,我似乎理解了父母的无奈,实在是不吼不快啊!
有一次,女儿冬天非要穿裙子,我瞪了她一眼:“你不嫌冷吗?感冒就要吃药打针了!” 顺手就给她套上了毛衣。
女儿哼哼唧唧道:“太紧了,这里不舒服,袖子也短了!”我气不打一处来,马上吼了她。
还有,女儿 写作业磨蹭,玩具不收拾,早上赖床,吃饭慢……我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冲她劈头盖脸一顿吼。
后来我发现了问题,这种快速有效的解决方法,只是将问题暂时掩盖了。
渐渐地,女儿也学会试探我的底线,喊她做一件事,常常是我不吼,她就不动,我不动手,她就不屈服。
甚至,女儿也学会不好惹,她会大哭、尖叫,撒泼打滚地对抗我的暴力。
果然,吼叫不可能让孩子学会听话,反而让她成了我的翻版。
就像樊登说的:情绪并不能传递价值观,情绪只能传染更加恶性的情绪。孩子学会的只是,如果发飙的话,我也要像你一样凶。
用情绪来教育孩子,是父母对自己无能的发泄,更是对孩子最大的不负责。
1
吼叫,对教育孩子毫无帮助
有一份调查显示:全国超90%的家长都吼过自己的孩子。
我相信没有哪个父母喜欢大吼大叫,着实是孩子不好好写作业、顶嘴、磨蹭、捣乱,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超级育儿师》里有这样一幕:
妈妈一下班回家,就问儿子灏灏写作业没有。
灏灏不吭声,妈妈一把把他拖到课桌前,怒气冲冲地检查,发现什么都没做时,妈妈瞬间爆发了:
“为什么一个字都没写?”
“打了多少电话,催了多少次?”
“你想气死我吗?”……
妈妈不停歇地叫骂着,灏灏躲在边上,憋着嘴,眼泪在眼睛里打滚。
妈妈显然还不解气,对灏灏又是一顿掐胳膊,戳额头。
孩子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一手捂住耳朵,一手拿出本子开始写,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更多时候,是不管怎么打骂,灏灏就是瞪着妈妈,就是不肯写。
家里每天都要上演相同的母子大战,明明是血浓于水的关系,却像是水火不容一样。
更重要的是,吼孩子并不是真的管用,孩子虽然一时屈服,但妈妈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孩子。
就像妈妈求助时说的:“为什么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孩子依旧不思悔改,反而更加恶劣?”
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说: 孩子感受和行为有直接联系, 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坏的感受,就会有坏的行为。
妈妈每次都在孩子写作业这件事上又打又骂,孩子感受到深深的痛苦,所以对于写作业就本能地逃避,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妈妈的脾气,将作业推到了孩子的对立面,更是将亲子关系,撕扯出一条条难以愈合的裂口。
《不吼不叫》书中说:当我们大吼大叫时,孩子始终观察着父母,眼见最亲爱的父母失去控制,可能会满心恐惧,也可能会满心怨恨。
好课推荐
但唯一不可能的是,父母所期望的:收获爱和改正的动力。
2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第二次成长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是,育儿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孩子更是我们的老师。
就像《嘿,我知道你》一书中说:养育孩子,是父母的第二次成长,虽然有时是被迫的。
作家刘娜曾分享过她和儿子的一个故事。
她曾因为儿子的各种不尽人意,而大吼大叫,事后也常常后悔,但儿子每次都轻易地原谅了她。
儿子说:妈妈生下我之前,只是一个女孩子,生下我之后,才是一个妈妈。我今年8岁了,所以妈妈也8岁。
8岁的妈妈,虽然不够好,爱发脾气,但是我很爱她。
因为8岁的妈妈和8岁的我一样,都不够好,所以要互相原谅。
刘娜说: 感谢我的孩子,重新定义我身为妈妈的年龄,并接纳我的不够好和不完美。
孩子把我们当做同龄人,体谅我们的不足和对他们的伤害。而我们却极尽严苛地要求孩子,要像成人一样尽善尽美。
是孩子在教我们如何去爱啊!
节目《小不点嘚吧嘚》中,记者让孩子形容父母辅导作业的心情。
孩子们说: “好凶” “凶狠” “十分激动” “可怕”……
当让孩子模仿父母的状态时,他们有的严父上线,大吼:“怎么又做错了?”
有的拍桌子怒斥:“你动点脑子行不行?”
有的直接一巴掌呼过去:“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儿子!”
可当让孩子给父母打分时,他们却出乎意料的都给了高分,甚至好几个满分。
孩子们解释: “是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 “严是爱,松是害” “他们管我,也是为了我好”……
孩子们都很感谢父母的付出,有两个小孩甚至没忍住哭了起来,心疼父母的不易。
泪目!
一路走来,磕磕绊绊,我们总是容易忘记初心,被孩子这样那样的问题磨灭爱的能力。
但不管我们怎么吼他,骂他,孩子虽然伤心难过,却始终相信“爸爸妈妈也是为了我好”。
有时候,我们的孩子虽然像甩不掉的烦恼,但孩子的问题,只是提醒我们该反省自己的教育了。
更多的时候,孩子就像前进道路上的指明灯,照亮我们,温暖我们。
感谢孩子,让我们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3
父母的努力改变,是照亮孩子未来的光
很多父母感叹:道理都懂,可就是控制不住发脾气呀。
的确,我们总是很容易陷入 “发脾气–自责–发脾气”的死循环。
其实《不吼不叫》一书早就告诉我们, 自责和愧疚无助于改变,这种心理会让我们缺乏去改变的动力。
我们要做的是努力付诸行动。
-
先处理自己的情绪
一个爸爸,因为老板管得又多又严厉,几乎每天回到家,都怒气冲冲。
一次,他推开门就看到玩具散落一堆,一下就炸了:“你怎么这么懒!又不收玩具,下次我直接给全你扔了!”
孩子被吓哭,喊道:“我讨厌爸爸,坏爸爸!” 然后就跑回了房间。
爸爸一下愣住了,后来爸爸如果带着情绪回家,就会先在小区里的广场逛一圈。
看着天真笑容的小孩子们,他的不愉快也就烟消云散了。
当他微笑着进家门时,面对同样的孩子,也包容多了。
爸爸感叹:把工作的不顺发泄给孩子,我太自私了。
作家鱼爸把人的内心容纳空间比喻成一个瓶子,当父母这个瓶子够大时,就能容纳更多孩子的情绪。
所以在解决孩子问题前,父母不要忘了先清理自己的情绪瓶子。
-
给孩子一个爱的拥抱
看过一个故事,教授问他的学生:为什么人生气时要吼?
一学生回答:因为丧失了冷静。
教授又问:为什么别人就在你身边,你还要吼,难道不能小声的说话吗?学生们回答不上来。
教授释疑: 当人生气时,心的距离是远的,而为了使对方能够听见,必须要吼。但吼的同时,人会更生气,心的距离就更远,吼声就会更大……
是的,吼叫的时候,心的距离是远。拥抱,让心的距离变近。
所以当你想要爆发时,不妨先拥抱一下孩子。当你忍不住发了火时,也请拥抱一下孩子。
拥抱他的不够好,也拥抱我们的不够好。让彼此更加贴近,让教育有一个落点。
-
记录和追踪,控制自己,不仅是为了孩子
看到一位网友的分享,很受启发:
写情绪日记,记录和追踪自己的情绪来源,通过对情绪的觉察,提醒自己尽快调整。
情绪稳定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孩子,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生活也能感受到更多的宁静和幸福感。
戒吼的过程很难,我们可能会在一次次治愈中重蹈覆辙,但相信每天只要努力一点,进步一点,一切都会好起来。
几天前傅首尔在《奇葩说》里说过一段话,很有感触。
有些情绪,藏不住是有可能,但“要”这个字,是代表我的愿望,我愿意为之努力。
我希望我这辈子无论再怎么崩溃,都不要对我儿子说出“我怎么生出你这样的东西”,就是我愿意为之努力的原因。
因为我们是父母,更因为我们爱孩子,所以我们愿意去接纳同样不够好的孩子,愿意去好好说话。
父母的温度,是家庭教育的底色。
父母脸上有笑,孩子心里才有爱。
父母话里有爱,孩子眼里才有光。
愿每个父母都能控制好坏脾气,也愿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
养育孩子,从了解他们开始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
别忘了文末【点赞】和【在看】噢~
—— End ——
作者:枫子,二宝妈,一手育儿,一手写作,与孩子一同成长。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邮箱
来源:凯叔讲故事(ID:kaishujianggushi),凝聚4000万个家庭,带给父母美好希望,让更多孩子拥有幸福的童年。
点击图片,即可下单
↓↓↓
右边给我 一朵小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