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件网板报幼儿管理
当前位置: 第一板报网 > 板报文稿 > 生活常识 >

《小舍得》热播,暴露了一个扎心真相:父母最大的愚蠢,就是比孩子!

  原标题:《小舍得》热播,暴露了一个扎心真相:父母最大的愚蠢,就是比孩子!

  雨季必备

  亲子春游

  书香陪伴

  恐龙盲盒

  作者 葡萄妈

  来源 男孩派(ID:boy666dj)

  1

  电视剧《小舍得》一开播,就被送上了热搜。

  剧里的一幕,让不少网友直呼人间真实。

  外孙女唱歌比赛拿了第一名,外公高兴,就把孩子们都喊回去聚聚,吃个便饭。

  餐桌上,子悠妈妈说:

  

 

  “我们子悠啊,还真得要跟欢欢好好学习。”

  

 

  她假装自己的孩子太内向了,想给他报兴趣班,他一点也不喜欢。

  

 

  “子悠就知道学习,上学期期末拿了个第一名,随堂测试是次次第一。”

  “前段时间还有家长跟我说,子悠他就是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然后假装随口一问:“欢欢怎么样了?摸底考成绩考多少了?上周的随堂测试考多少分?”

  外公见气氛有点僵硬,就让欢欢唱一首歌。

  欢欢表演完以后,她不甘落后,又让子悠“你给外公背个圆周率吧。”

  好好的一场家宴,成了一场比赛。

  比孩子的才艺,比孩子的分数,孩子被当成了大人比拼好胜心的“工具”。

  孩子仿佛就是家长身上的一样饰品,孩子表现越好,他们就越有面子。

  从孩子的才艺,到孩子的学习成绩,甚至到将来的找到什么工作,嫁娶了怎样的另一半,无一例外都会成为一场比赛。

  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好,就眉开眼笑。

  如果比别人差,就训斥孩子,逼迫孩子付出更多的精力,赢得“下一场比赛”。

  2

  父母好胜攀比斗孩子,最后为此买单的却也是最无辜的孩子。

  《中国青年报》曾采访过1863名家长,调查结果显示:83.4%的受访家长有拿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的行为。

  正是这种攀比,让许多孩子都在潜移默化中,将“把别人比下去”当成自己的三观和生活标准。

  小区里就有一对父母,家庭算不上富裕,但是经常觉得自己和孩子豪豪都比别人优秀。

  每次碰面,都要跟别人说他们家的豪豪多才多艺,成绩优秀。

  寒暑假的时候,更是喜欢跟别人炫耀自己带着孩子去了哪里玩。

  所以围绕在孩子身边的声音大多数都是:

  

 

  “豪豪真棒!比我家孩子见多识广。”

  “要是我家孩子有豪豪一半就好了。”

  

 

  有一次,学校正在准备儿童节的才艺表演,小区里好几个孩子都报名参加了,他们知道以后,也迫不及待替豪豪报名。

  但是孩子能拿出手的才艺项目,都已经有同学报名了。

  不甘落后于人的父母,就给孩子报了一个架子鼓速成班。

  什么也不学,从头到尾就练一首曲子。

  表演结束后,好多孩子都围着豪豪,夸他:“你好厉害啊!

  豪豪笑得很得意,他的父母也立即在朋友圈炫耀一番。

  然而,等豪豪上了初中,也跟他们一样,越来越喜欢炫耀攀比。

  同学有什么,他转头就一定要求父母给他买,不买就大吵大闹。

  他所有的胜负欲,都用在了虚荣攀比之上,最后成绩一落千丈。

  莫言说:

  

 

  “每个人从生下来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响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

  

 

  父母看重功名利禄,做事好面子,孩子就会把它们当做判定一个人是否优秀的标准。

  李玫瑾教授在《圆桌派》中曾说这是病态现象”:“这种父母,带出来的孩子往往有问题!”

  父母每一次的炫耀攀比,都会在孩子内心堆积出虚荣感,成为孩子性格中甩也甩不掉的沉重包袱。

  最后,父母那些在外炫耀过的一切,都会成为孩子避不开的坑。

  3

  父母只要把孩子放在比较的一端,就会因为比较带来的落差感,觉得孩子不如别人。

  而父母对孩子的永不满意,最容易摧毁孩子的自信。

  曾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提问:如何摧毁一个孩子的自信?

  高赞回答是:让他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里。

  他说:“就是因为爸爸有这种比较、打压的习惯,我从小就对自己没有什么自信。”

  从小到大,他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不管是学习成绩,还是才艺,都比同龄人优秀。

  可是他却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因为爸爸经常跟他说:

  

 

  “你成绩还过得去,但是你班那个谁谁谁,不仅成绩好,听说还获得奥数比赛的冠军,你要多向人家学习。”

  

 

  刚上初一的时候,第一次期中考,他考了全年级前十。按照他当时的学习水平,前十已经是超常发挥。

  公布成绩的时候,老师都特意在班上点名表扬。

  下午开家长会前,爸爸在学校看到教学楼楼下的公布栏的分数排名,站在爸爸身边的他,原以为会得到一句表扬。

  可爸爸只是说了一句:“考试成绩不错,不过还是你们班的小何厉害啊,能排到全年级前三。

  这番话没有批评,但也没有鼓励,有的只是“别人家孩子”带来的无限压力。

  后来,他一直为了成为“别人”而努力。

  他从全年级前十,一点点超越其他同学,最好的时候能到全年级前三。

  可是,比较没有尽头,哪怕他终于到了年级前三,把小何挤下去了,前面等着他的还有小杨小林。

  渐渐的,他也越来越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比别人差。

  中考的时候,班主任说他可以冲市里最好的高中,但是他觉得自己不行,所以只是保守地报了一所普通高中。

  大学毕业出来找工作,看到招聘上面的工作范围和能力要求的时候,他无一例外觉得自己不能胜任,所以面试的时候总是畏畏缩缩。

  有好公司抛来橄榄枝,他都不敢接,因为觉得自己没那个能力。

  他一路成长,但从未被肯定和欣赏。

  这种打击,是深层的,是持久的。

  “别人家的孩子”就像一面镜子,无论自己做得怎么好,镜子都会告诉他,没有比别人好。

  久而久之,从内心滋生的自卑感,就会占据孩子大部分的人生。

  

 

  “自卑是一种比狂妄还要糟糕的情绪,因为它导致你怕失败,而什么都不敢去做。”

  

 

  当学习变成功利,教育沦为攀比,孩子的正常生长秩序被破坏,他的生活就只剩下压抑和痛苦。

  4

  法国思想家拉罗什福科在他的《道德箴言录》里也说:“嫉妒是万恶之源,怀有嫉妒心的人是不会有丝毫同情心的。

  嫉妒只会使人攻击性增强,变得狠毒。

  有的孩子不会伤人,却会把这股负面力量,在自身引爆。

  《小舍得》最新的剧集中,子悠因为天天刷卷子,刷到 几近崩溃,终于忍受不了的他,在考场上直接撕掉了考卷。

  子悠快抑郁了吧”,也随之登上了微博热搜。

  心理学研究表明:

  

 

  在焦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自己也会表现出异常的焦虑,一旦遇到大的问题,很可能承受不了。

  

 

  对我们而言的一次考试,却成了孩子的绝路。

  记得尹建莉老师说过:

  

 

  “家长要建立这样一种信心:

  不提分数或名次要求,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从家长的态度中知道,学习不是为了分数,不是为了和别人比,而是为了自己学会。”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我们养育孩子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孩子成为我们的面子,而是为了成就他自己。

  5

  艾丽卡·雷斯切尔在《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一书中的建议:

  

 

  “向孩子强调,成功的定义是,自己不断努力以及取得一点一滴的个人进步,而不是与他人的成就进行比较。”

  

 

  每个孩子出厂设置不同,自然性能不同。

  有的孩子擅长唱歌;有的孩子擅长跳舞;有的孩子活泼;有的孩子安静。

  他们各自有各自的世界,各自有各自的精彩。

  不要硬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

  鼓励孩子与自己比,别让“别人家的孩子”毁了自己的孩子。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靠自带的光芒,照亮他们前行的路。

  本文来源于男孩派(ID: boy666dj),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这里都懂;家有小男孩,欢迎关注男孩派。

  点击图片,即可下单

  ↓↓↓

  右边给我 一朵小花花

第一板报网是第一课件网旗下专业板报网站,提供各种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板,以及板报素材,板报教程等资源,是大家办报的得力助手
copyright 2019-2023 ALL resever www.wujy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