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有妈在,我才敢生娃”,姥姥带娃戳中无数人......
c学科启蒙
¥206
习惯养成
¥49.8
数学三书
¥59
环保书皮
¥49
3.30-4.1
有句俗语:“妈妈生,姥姥养,奶奶有空来欣赏,爸爸回家沙发躺。”
虽然不乏戏谑的意味,但却也表明了一个现状:越来越多的姥姥,成为了带娃主力军。
央视曾经有一部纪录片,讲的就是某小区里姥姥们的带娃故事。
这些姥姥,来自祖国各地,大多衣食无忧,本该在老家安享晚年,结果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远千里来帮女儿带娃。
最主要的就是:心疼女儿。
正如片中有位老人所回答的那样:“我不帮忙,累得就是我闺女啊!”
是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
看过这个纪录片,我也不由得反思起了我自己和我妈妈之间的故事。
01
“带薪保姆”上岗了!
“我可不喜欢孩子!再也不想带孩子了。”在我没生孩子之前,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在我没怀孕之前,这句话是我妈最常挂在嘴上的。
的确,妈妈在家中是最小的孩子,她从小就是家族里最得宠的孩子,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谁曾经不是个小公主呢!
后来,妈妈嫁给了爸爸,爸爸年长她几岁,生活中体贴入微,包容了妈妈的小任性,家务活也是大包大揽,妈妈一直被幸福包围着。
后来生了我,当年单位有托儿所,还有全家人的帮忙,她也没怎么操过心。
高中时我就开始住校,离开了家,至此生活上基本都是靠自己,不再给妈妈添麻烦。
所以妈妈一直保持着一颗“少女心”,十指不沾阳春水,活得逍遥自在。
直到……我怀孕了!
妈妈笑称自己的地位“降级”了,从曾经在单位风云叱咤的“巾帼女将”,成了今天领退休金的“带薪保姆”。
那个曾经一直念叨着“不喜欢孩子”的人,现在的口头禅变成了:“人啊,到什么年纪就该做什么事。”
没有任何埋怨和不愉快,甚至连过渡期都没有,我的妈妈完成了角色转型,干脆利落地接过了照顾我和娃的任务。
很多事情,妈妈也是从零开始做起——
我见过她天刚蒙蒙亮就对着食谱给我准备营养早餐;
也见过她为了让我休息好,在孩子生病时整宿不睡觉地守在床边;
她还经常抽空对着手机的小视频学习做婴儿辅食;
还怕我嫌弃她与时代脱节,一直不停地看书学习新时代的育儿知识
……
这一切我都看在眼里,经常把“谢谢妈妈”和“我爱你哦”挂在嘴边,妈妈一开始总会很害羞,但看到她的笑容,我就知道她是很开心的。
我身边的很多朋友总是羡慕地对我说:“你呀,有妈妈照顾真是太幸福了!”
每当这时候,我都想说:“是呀!我就是很幸福呀!因为我有这个世界上最坚固的城池营垒!
要经常对父母说出爱与感谢
中国人羞于开口表达爱,尤其是自己做了父母之后,就更少在父母面前展现自己孩子的一面。
虽然把老人的付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也会用一些行动来表达感谢,但是最简单的“谢谢”与“爱”却说不出口。
其实,我们在父母眼中,永远是孩子,一句甜蜜的话依然能像小时候那样触动他们的内心。
所以,我们应该多在家庭中表达自己对老人的感谢与爱。
这是对父母付出的最大的肯定,也是给孩子做出“正确表达自己的爱”的榜样的机会。
02
也许,溺爱也是另一种爱!
隔代养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矛盾,就是我们看不惯老人对孩子的溺爱,我家也不例外。
因为妈妈太珍爱她这个宝贝外孙,所以在生活中对孩子的要求一律满足。
每天大鱼大肉地换着花样给孩子做,还担心孩子吃不饱,甚至允许孩子骑在她的脖子上疯闹,她累得满头大汗,依旧是眉开眼笑……
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忍不住和她争辩两句,可是她好像全然听不进去。
我也不想和她起正面冲突,毕竟她这样做都源于对孩子的爱。
有一次,我找了个契机,想和妈妈平静地聊一下溺爱的问题,谁知越说越激动,情绪渐渐失控,最后给妈妈扣了一顶“溺爱孩子就是害孩子”的帽子。
妈妈却非常平静,她只淡淡地回了一句:“你还记得你小时候,我是怎么爱你的吗?你们幼儿园的王老师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我一直记着:好孩子惯不坏。”
霎时间,回忆涌上心头,我的眼睛也被一层雾迷住了——
想起了我小时候有一次被小朋友欺负了很委屈,妈妈为了安慰我,把做好的饭菜放在厨房里,带我去了很远的地方吃昂贵的麦当劳;
上中学时,我缠着爸爸托人从国外给我带漂亮的裙子和皮鞋回来,花了父母一个月的工资……
那些不明事理的胡搅蛮缠,那些虚荣心作祟的青春期烦恼,都因为父母的包容与所谓“溺爱”而得以平静地度过。
那天,我又和妈妈聊了很多,妈妈坦诚地和我说:
“你们这代年轻父母有知识、有文化,但人生本就是一条单行线,咱们谁也无法论证哪种养育方式就一定是正确的。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我现在不多依着他,他还有几年能让我这么去疼爱呢?”
啊,妈妈的一句话让我“破防”了!
所谓立规矩、讲礼仪这些教育问题都交给我吧,妈妈,您在亲手为他搭建的城池营垒中尽情地爱吧!
换位思考,是有效沟通的底色
很多年轻父母觉得老人溺爱孩子,其实在老人的眼中,年轻父母对孩子何尝不是在溺爱呢?
衣服鞋子一定要买名牌,入口的食物追求无公害无污染,玩具堆满了家里的每个角落……
小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很期待爸爸妈妈给我们“超预算”的爱呢?
如果你很爱你的外婆或者奶奶,可以想一想,我们是不是也被她们的某种溺爱滋养过?
换位思考是解决隔代养育矛盾的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当我把自己分别代入不同的身份当中,学着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矛盾背后的原因时,好像矛盾都已烟消云散,甚至都觉得无须再去和老人争辩什么了。
03
爱的城池营垒中也需要箴言!
前一阵我的工作压力很大,看什么都不顺心,人离开了办公室,可一想到还有棘手的工作要完成,就烦躁不安。
所以,当进家门后却没等来孩子的拥抱和一句“妈妈我想你啦”这样的话的时候,心情更糟。
我内心开始抱怨:
为什么姥姥成天在家都没有教会孩子,应该在妈妈下班后给她一个温暖的拥抱呢?
为什么我忙了一天回家后,二老一小还在开心地玩,却没人理我呢?
吃晚饭的时候,我终于成功地找了个孩子有点闹小脾气不好好吃饭的借口,劈头盖脸地开始训斥孩子,发泄着自己的不满。
在一旁正给孩子挑鱼刺的妈妈深深地看了我一眼,我马上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闭嘴了。
我知道妈妈看懂了我的心思,但她并没有当场拆穿我。
深夜,孩子睡了,我也差不多完成了棘手的工作。
此时,我收到了妈妈的一条短信,内容很简单:
“对孩子发泄情绪是非常低级的做法。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我一下被击中了!是啊,言传身教,多么简单的道理。
可我平日里对自己都做不好情绪管理,为什么要求孩子能时时刻刻平和得像个天使呢?
请让祖父母当我们的观察员
在隔代养育中,年轻父母忙于工作,将孩子的生活起居交由老人照料,老人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更多。
所以年轻父母有时会像旁观者一样,不但不参与,还始终在纠错——
孩子脾气不好,是老人惯的;
孩子的生活技能有所欠缺,是老人没教;
孩子的知识不足,是老人的知识储备落伍了;
……
却忘了养育孩子,自己应该担负起主体责任,对孩子影响最大的,应该是父母自己!
经过此事,我好好地进行了反思,也调整了自己的工作节奏和工作心态。
在隔代育儿上,确实应该分工明确,祖父母照顾孩子的生活,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必须要担负起教育责任,要成为对孩子的道德品质、人格形成影响最多的人。
感谢妈妈为我营造了坚固的城池营垒,更感谢她给我的养育箴言。
其实,在隔代养育中,我们应该鼓励祖父母成为观察者,丰富的人生阅历能让他们更清楚地看到我们在养育中出现的问题,时刻给我们一些提醒和警示。
生活中有一地鸡毛,但更有浓浓的烟火气,这正是生活最美好的样子。不管外界风云如何变换,我的城池营垒始终被爱萦绕。
本文知识内容刊于《父母必读》2021年第8期
作者 姜川 编辑 李美琨
组稿排版 宋宇 视觉设计 宫颖
公益直播预告
3岁前就让孩子上各类早教班、培训班,
是否真的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呢?
面对这一困惑,
我们如何认识科学的早期教育呢?
什么是早期教育?
开展早期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早期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在家如何做早教?
家长应重点关注孩子哪些能力的发展?
8月26日14:00,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2021年“新蕊云课堂”系列讲座第9期(总第47期)著名心理学家、中科院心理所超常儿童研究中心主任施建农解答早期教育中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共同揭开早期教育的秘密。
更多精彩内容“阅读原文”
右边给我一朵小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