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作为一个高校分析化学工作者,必须不断提高安全意识。掌握丰富的安全知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经常保持警惕,事故就可以避免。如果预防措施可靠,发生事故处理得当,就可以使损害减低到最小程度。
一、 化验室危险性的种类
1、 火灾爆炸危险性
化验室发生火灾的危险带有普遍性,这是因为分析化学实验室中经常使用易燃易爆物品。高压气体钢瓶,低温液化气体,减压系统(真空干燥、蒸馏等),如果处理不当,操作失灵,再遇上高温、明火、撞击、容器破裂或没有遵守安全防止要求,往往酿成火灾爆炸事故,轻则造成人身伤害、仪器设备破损、重则造成多人伤亡、房屋破坏。
2、 有毒气体危险性
在分析实验中经常要用到煤气,各种有机溶剂,不仅易燃易爆而且有毒。在有些实验中由于化学反应也生产有毒气体。如不注意都有引起中毒的可能性。
3、 触电危险性
分析实验离不开电气设备,不仅常用220V的低电压,而且还要用几千及至上万伏的高电压,分析人员应懂得如何防止触电事故或由于使用非防暴电器产生电火花引起的爆炸事故。
4、 机械伤害危险性
分析经常用到玻璃器皿,还要割断玻璃管胶塞打孔,用玻璃管连接胶管等操作。操作者疏忽大意或者思想不集中造成皮肤与手指创伤、割伤也是常有发生。
5、 放射性危险
从事放射性物质分析及X光衍射分析人员很可能受到放射性物质及X射线的伤害,必须认真防护,避免放射性物质侵入和污染人体。
二、 防火与防暴
物质起火的三个条件是物质本身的可燃性,氧的供给和燃烧的起始温度。一切可燃物的温度处于着火点以下时,即使供给氧气也不会燃烧。因而控制可燃物的温度是防止起火的关键。
1、 实验室常见的易燃易爆物
(1) 易燃液体:如苯、甲苯、甲醇、乙醇、石油醚、丙酮等。
(2) 燃烧爆炸性固体:钾、钠等轻金属等。
(3) 强氧化剂:硝酸铵、硝酸钾、高氯酸、过氧化钠、过氧化氢、过氧化二苯基甲酰等。
(4) 压缩及液化气体:如strong、O2、C2strong、N2、液化石油气等。
(5) 可燃气体:一些可燃气体与空气和氧气混合,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爆炸。
2、 起火和起爆的预防措施
根据化验室着火和爆炸的起因,可采取下列方针对策预防措施。
(1) 预防加热起火
① 在火焰、电加热器或其他热源附近严禁放置易燃易爆物品。
② 加热用的酒精灯、喷灯、电炉等加热器使用完毕时,应立即关闭。
③ 灼热的物品不能直接放置在实验台上,各种电加热器及其他温度较高的加热器都应放置在石棉板上。
④ 倾注或使用易燃物时,附近不得有明火。
⑤ 蒸发、蒸馏和回流易燃物时,不许用明火直接加热或用明火加热水浴,应根据沸点高低分别用水浴、沙浴或油浴等加热。
⑥ 在蒸发、蒸馏或加热回流易燃液体过程中,分析人员绝不能擅自离开。
⑦ 实验室内不宜存放过多的易燃品。
⑧ 不应用具磨口塞的玻璃瓶贮存爆炸性物质,以免关闭或开启玻璃塞是因摩擦引起爆炸。必须配用软木塞或橡皮塞,并保持清洁。
⑨ 不慎将易燃物倾倒在实验台或地板上时,必须:
A、迅速断开附近的电炉、喷灯等加热源;
B、立即用毛巾、抹布将流出的液体吸干;
C、室内立即通风换气
D、身上或手上沾有易燃物时,立即清洗干净,不得靠近火源。
(2) 预防化学反应起火和起爆
① 分析人员对于要进行的实验,须了解其反应和所有化学试剂的特性。对有危险的实验,要准备应有的防护措施及发生事故处理方法。
② 易燃易爆物的实验操作应在通风橱内进行,操作人员应戴橡皮手套、防护眼镜。
③ 在未了解实验反应之前,试料用量要从最小开始。
④ 及时销毁残存的易燃易爆物。
(3) 预防容器内外压力差引起爆炸
① 预防减压装置爆炸,减压容器的内外压差不得超过一个大气压。
② 预防容器内压力增大引起爆炸的措施。
A、低沸点和易分解的物质可保存在厚壁瓶中,放置在阴凉处。
B、所有操作应按操作规章进行。反应太猛烈时,一定要采取适当措施以减缓反应速度。
C、不能将仪器装错,使加热过程中形成密闭系统。
D、对有可能发生爆炸的实验一定要小心谨慎,严加管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章,绝对不允许不了解实验的人员进行操作,并严禁一人单独在实验室工作。
3、 实验室灭火
灭火原则是:移去或隔绝燃料的来源,隔绝空气(氧)、降低温度。对不同物质引起的火灾,采取不同的扑救方法。
(1) 实验室灭火的紧急措施
① 防止火势蔓延,首先切断电源、熄灭所有加热设备;快速移去附近的可燃物,关闭通风装置、减少空气流通。
② 立即扑灭火焰、设法隔断空气,是温度下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③ 火势较大时,可用灭火器扑救。常用的灭火器有以下4种: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以扑救电器、油类和酸类火灾,不能扑救钾、钠、镁、铝等物质火灾,应为这些物质会与二氧化碳发生作用;泡沫灭火器,适用于有机溶剂、油类着火。不宜扑救电器火灾;干粉灭火器。适用于偶家油类、有机物、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1211灭火器。适用于扑救油类、有机溶剂、精密仪器、文物档案等火灾。
(2) 实验室灭火注意事项
① 用水灭火注意事项:能与水发生猛烈作用的物质失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如金属钠、电石、浓硫酸、五氧化二磷、过氧化物等。对于这些小面积范围燃烧可用防火砂覆盖;
比水轻、不溶于水的易燃与可燃液体,如石油烃类化合物和苯类等芳香族化合物失火燃烧事故,禁止用水扑灭;
溶于水或稍溶于水的易燃物与可燃液体,如醇类、醚类、酯类、酮类等失火时,如数量不多可用雾状水、化学泡沫、皂化泡沫等;
不溶于水、比重大于水的易燃与可燃液体如二硫化碳等引起的火灾,可用睡扑救,因为水能浮在液面上将空气隔绝。禁止使用四氯化碳灭火器。
② 电气设备及电线着火时,首先用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电源切开后才能用水扑救。严禁在未切断电源前用水或泡沫灭火器扑救。
③ 回流加热时,如因冷凝效果不好,易燃蒸汽在冷凝器顶端着火,应先切断加热源,再行扑救。绝对不可用塞子或其他物品堵住冷凝管口。
④ 若敞开的器皿中发生燃烧,应尽快先切断加热源,设法盖住器皿口,隔绝空气,扑灭火焰。
(3) 灭火器的维护
① 灭火器要定期检测,并按规定更换药液。使用后应彻底清洗,并更换损坏的零件。
② 使用前须检查喷嘴是否畅通,如有阻塞,应用铁丝疏通后再使用,以免造成爆炸。
③ 灭火器一定要固定放置在明显的地方,不得任意移动。
4、 高压气瓶的安全使用
(1) 气体钢瓶使用规则气体钢瓶的安全使用,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① 高压钢瓶必须分类保管,远离明火、热源,距离不小于10m。避免暴晒及强烈震动。必须与爆炸物品、氧化剂、易燃物、自燃物及腐蚀性物品隔离。
② 搬运钢瓶应有专用小车、严禁滚、撞、扔、摔。为了保护开关阀,避免偶然转动,要旋紧钢瓶上的安全帽,移动钢瓶是不能用手执着开关阀。
③ 钢瓶使用的减压器要专用,氧气钢瓶使用的减压器可用在氮气或空气钢瓶上,用于氮气钢瓶的减压器如要用在氧气钢瓶上,必须将油脂充分洗净。
④ 装减压器前要清除开关阀接口处的污垢,安装时螺扣要上紧。使用是要先打开钢瓶阀,观察减压阀高压端压力表指针动作,待到适当压力后在缓缓开启减压阀,至低压端压力表指针到需要压力时为止。并用捡漏剂检查是否漏气。
⑤ 钢瓶要直立固定,开启钢瓶时,人必须站于侧面,以免高速气流或阀件射伤人体。开阀要缓慢。使用后先关闭岗阀放尽减压器进出口气体,在松开减压器螺杆。
⑥ 钢瓶内气体不能用尽,以防其他气体倒灌。其剩余残气不应小于9.8×105Pa。
⑦ 钢瓶必须专瓶专用,不得擅自改装,以免性质相抵触的气体相混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爆炸。
⑧ 钢瓶是专用的压力容器,必须定期进行技术检验。一般气体钢瓶,三年检验一次。腐蚀性气体钢瓶两年检验一次。
⑨ 气瓶失火,应根据不同气体采取不同的灭火措施。如水流、二氧化碳、1211等。
(2) 氧气钢瓶
氧气是强烈的助燃气体,纯氧在高温下活泼。温度不变而压力增加时,氧气可与油类强烈反应而引起爆炸。因此氧气钢瓶严禁同油脂接触。氧气钢瓶中绝对不能混入其他可燃气体。
(3) 氢气钢瓶
氢气单独存在时比较稳定,但它易与其他气体混合。氢气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是:爆炸下限为4.1%,爆炸上限为74.2%。要经常检查氢气导管是否漏气。氢气钢瓶不得与氧、压缩空气等助燃气体混合贮存,也不能与剧毒气体及其他化学危险品混合贮存。
(4) 乙炔钢瓶
乙炔钢瓶内填充有颗粒状的活性炭、石棉或硅藻土等多孔性物质,再摻入丙酮,使通入的乙炔溶解于丙酮中,15℃时压力达1.5×106Pa。所以乙炔钢瓶不得卧放,用气速度也不能过快,以防带出丙酮。乙炔为高度不饱和易燃气体,含有乙炔7%~13%的乙炔空气混合气体和含有乙炔30%左右乙炔-氧气混合气体最易爆炸。乙炔和铜、银、汞等金属及其盐类长期接触,会形成乙炔铜、乙炔银等易燃物质。因此,乙炔用的器材不能使用含银或含铜量70%以上的合金。乙炔和氯、次氯酸盐等化合会发生爆炸燃烧。充装后的乙炔铜瓶要静止24h后使用。钢瓶内乙炔压力降至2.9×105~4.9×105Pa时停止使用。一旦燃烧发生火灾、严禁用水或泡沫灭火器,要使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干砂扑灭。
三、 防止烧伤、割伤、腐蚀和烫伤
实验室中的烧伤,主要是由于接触到高温物质和腐蚀性化学物质以及由火焰、爆炸、电及放射性物质所引起的烧伤。
1. 化学烧伤
化学烧伤是由于操作者的皮肤触及腐蚀性化学试剂所致。这些试剂包括:强酸性、特别是氢氟酸及其盐。强碱类、如碱金属的氢化物、浓氨水、氢氧化物等。氧化剂、如浓的过氧化氢、过硫酸盐等。某些单质、如溴、钾、钠等。
化学烧伤的预防措施:取用危险药品及强酸、强碱和氨水时,必须带橡皮手套和防护眼镜;酸类滴到身上,不管是在哪一部分,都应立即用水冲洗;稀释硫酸时必须在烧杯等内耐热容器中进行。在不断搅拌下把浓酸加入水中,绝不能把水加入浓硫酸中,在溶解NaOH、KOH等能产生大量热的物质时,也必须在耐热容器中进行。如需将浓硫酸碱液中和,则必须先稀释后中和。
2. 烫伤和烧伤
烫伤是操作者身体直接触及火焰及高温、过冷物品(低温引起的冻伤,其性质与烫伤类似)所造成。
3. 割伤的防护与处理
(1) 安装能发生破裂的玻璃仪器时,要用布片包裹。
(2) 往玻璃管上套橡皮管时,最好用水或甘油浸湿橡皮管的内口,一手带线手套慢慢转动玻璃管。不能用力过猛。
(3) 容器内装有0.5L以上溶液时,应托扶瓶底移取。
四、 常见化学毒物及中毒预防和急救
实验室中引起的中毒现象有两种情况。一是急性中毒。二十慢性中毒,如经常接触某些有毒物质的蒸气。
1. 有毒气体
① CO(一氧化碳)
CO是无色无臭的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为0.967,毒性大。
CO进入血液后,与血色素的结合力比O2大200~300倍,因而很快形成碳氧血色素,是血色素丧失输送氧的能力,导致全身组织,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缺氧造成中毒。
CO中毒时,表现为头痛、耳鸣、有事恶心呕吐、全身疲乏无力。中毒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加剧外,迅速陷入昏迷状态,因呼吸停止而死亡。
急救措施:
a. 立刻将中毒者抬到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温,勿使受冻;
b. 呼吸衰竭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给以氧气,立即送医。
② Cl2(氯气)
Cl2为草绿色气体,比空气重2.49倍,一旦泄漏沿地面流动。是强氧化剂、溶于水、有窒息臭味。一般工作场所空气中含氯不得超过0.002mg/L。含量达3mg/L时,即使呼吸中枢突然麻痹。肺内引起化学灼伤而迅速死亡。
③ strongS(硫化氢)
strongS为无色气体,具有腐蛋臭味,对空气相对密度为1.19。strongS使中枢神经系统中毒,使延髓神经麻痹、与呼吸酶中的铁结合(生成FeS沉淀)使酶活动性减弱。strongS浓度低时,头晕、恶心、呕吐等,浓度高或吸入大量是,可使意识突然丧失、昏迷窒息而死亡。
因strongS有恶臭,一旦发现其气味应立即离开现场,对中毒严重者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吸氧、送医院。
④ 氮氧化物
氮氧化物主要成分是NO和NO2。氮氧化物中毒表现为对深部呼吸道的刺激作用,能引起肺炎、支气管炎和肺水肿等。严重者导致肺坏疽,吸入高浓度氮氧化物时,可迅速出现窒息、痉挛而死亡。
一旦发生中毒,要立即离开现场,呼吸新鲜空气或吸氧,并送医院急救。
2. 酸类
strongSO4、HNO3、HCl这三种酸是化验室最常用的强酸。受到三酸蒸气刺激可以引起急性炎症。受到三酸伤害时,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2%的小苏打水冲洗患部。
3. 碱类
NaOH、KOH它的水溶液有强烈腐蚀性。皮肤受到伤害时,迅速用大量水冲洗,再用2%稀醋酸或2%硼酸充分洗涤伤处。
4. 氰化物、砷化物、汞和汞盐
氢化物:KCN和NaCN属于剧毒剂,吸入很少量也会造成严重中毒。发现中毒者应立即拾离现场,施以人工呼吸或给予氧气,立即送往医院。
砷化物:分析室常用的有:As2O3、Na2AsO3、AsH3(砷化氢,又称为胂这些都属于剧毒物)。发现中毒时立即送往医院。
汞和汞盐常用的有:HgCl2、Hg2Cl2,其中汞和HgCl2毒性最大。
5. 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很多,几乎都有毒性,只有毒性大小不同。因此在使用时必须对其性质详细了解,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1) 脂肪族卤代烃短期内吸入大量这类蒸气有麻醉作用,主要抑制神经系统。它们还刺激粘膜、皮肤以至全身出现中毒症状,这类物质对肝、肾、心脏有较强的毒害作用。
(2) 芳香烃有刺激作用,接触皮肤和粘膜能引起皮炎、高浓度蒸气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大多数芳香烃对神经系统有毒害作用,有的还会损伤造血系统。急性中毒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吸氧、送医院治疗。
6. 致癌物质
某些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诱发癌症,被称为致癌物质。根据物质对动物的诱癌实验和临床观察统计,以下物质有较明显的致癌作用;多环芳烃、3.4-苯并芘、 1.2-苯并蒽(以上三种物质多存在在于焦油、沥青中)、亚硝基胺类、α-萘胺、联苯胺、砷、镉、铍、石棉等。所以在使用这些物质时必须穿工作服、戴手套和口罩,避免进入人体。
7. 预防中毒的措施
为避免中毒、最根本的一条是,一切实验室工作都应遵守规章制度。操作中注意以下事项。
(1) 进行有毒物质实验时,要在通风厨内进行,并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2) 用嗅觉检查样品时,只能拂气入鼻、轻轻臭闻、绝不能向瓶口猛吸。
(3) 室内有大量毒气存在时,分析人员应立即离开房间,只许佩戴防毒面具的人员进入室内、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4) 装有煤气管道的实验室,应经常注意检查管道和开关的严密性,避免漏气。
(5) 有机溶液的蒸气多属有毒物质。只要实验允许,应选用毒性较小的溶剂。如石油醚、丙酮、乙醚等。
(6) 实验过程中如发现头晕、无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即表示可能有中毒表象,应立即离开实验室,必要时应送医。
(7) 尽量避免手与有毒试剂直接接触。实验后,进食前,必须用肥皂充分洗手。不要用热水洗涤。严禁在实验室内饮食。
五、 安全用电常识
在实验室中随时都要与电打交道,如果对电器设备的性能不了解,使用不当就会引起电气事故。因此,化工分析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用电常识。
1. 电对人的危害
电对人的伤害可分内伤和外伤两种,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同时发生。
(1) 电外伤包括电灼伤、电烙伤和皮肤金属化(熔化金属渗入皮肤)三种。这些都是由于电流热效应和机械效应所造成,通常是局部的,一般危害性不大。
(2) 电内伤电内伤就是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组织而引起的。通常所说的触电事故,基本上都是指电击而言,它能使心脏和神经系统等重要机体受损。
2. 安全电流和安全电压
(1) 安全电流
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对电击的后果起决定作用,一般交流电比直流电危险,工频交流电最危险。通常把10mA的工频电流,或50mA以下的直流电看作是安全电流。
(2) 安全电压
触电后果的关键在电压,因为根据不同环境采用相应的“安全电压”使触电时能自主地摆脱电源。安全电压的数值,在国际上尚未统一规定。国内(GB390-83)中规定有6、12、24、36、42V五个等级。电气设备的安全电压如超过24V时,必须采取其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3. 保护接地
预防触电的可靠方法之一,就是采用保护性接地。其目的就是在电气设备漏电时,使其对地电压降到安全电压(40V以下)范围内。实验室所用的在1kV以上的仪器必须采取接地。
4. 使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规定
(1) 使用电气动力时,必须先检查设备的电源开关,马达和机械设备各部分是否安置妥当;
(2) 打开电源之前,必须认真思考30s,确认无误时方可送电;
(3) 认真阅读电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及操作注意事项,并严格遵守;
(4) 实验室内不得有裸露的电线头,不要用电线直接插入电源接通电灯、仪器等。以免引起电火花引起爆炸和火灾等事故;
(5) 临时停电时,要关闭一切电气设备的电源开关,待恢复供电时再重新启动。仪器用完后要及时关掉电源,方可离去。
(6) 电气动力设备发生过热(超过最高允许温度)现象、应立即停止运转、进行检修;
(7) 实验室所有电气设备不得私自拆动及随便进行修理;
(8) 下班前认真检查所有电气设备的电源开关,确认完全关闭后方可离开。
5. 触电的急救
遇到人身触电事故时,必须保持冷静,立即拉下电闸断电,或用木棍将电源线拨离触电者。千万不啊有那个徒手和脚底无绝缘体的情况下去拉触电者!如人在高处要防止切断电源后把人摔伤。
脱离电源后,检查伤员呼吸和心跳情况。若停止呼吸,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应该注意,对触电严重者,必须在急救后再送医院做全面检查,以免耽误抢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