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件网板报幼儿管理
当前位置: 第一板报网 > 板报文稿 > 安全文稿 >

小学生怎样预防地震

  安全意识存在问题现状原因分析。

地震不仅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也会使人们蒙受巨大的财产损失。无论在公共场所还是在自己家中,无论在室内还是在室外,都有可能遇到。近年来,突发性自然灾害时有报道,剖析其中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的现象及原因。

1、存侥幸心理。地处南国山丘,像地震这种突发性自然灾害,应该说,我们也许或多或少存有一些侥幸心理,认为出现这种灾害离我们太遥远了。

2、遇到时惊慌失措,不知如何自救。地震心理学上有一个:“12秒自救机会”, 在大地震发生前的瞬间,往往有地声、地光和地面微动,先于强震动前12秒钟左右出现于地表,作为大震即将来临的预警信号。这些临震异常现象为人们提供了最后一次自救机会。当地震发生的时候,决不能慌乱。地震发生的时候特别突然,防不胜防,如果不能在几分钟内撤离危险建筑,绝对陷入灭顶之灾。只有平时掌握更多的自救常识,在地震时灵活运用,才可保平安。

3、安全保护措施缺乏。例如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的大地震时由于部分中小学校舍抗震能力弱,抗震能力不强的楼房经不住地震引发的巨大破坏性能量,不少教学楼在地震中倒塌,使得孩子的伤亡数字增加。

二、    增强突发性地震的危机意识及应对措施。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为了把地震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通过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提高广大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掌握在地震来临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广大小学生是这项工作的生力军,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大家都来提高国民的防震减灾意识,这是减轻地震灾害有效的途径。

1、社会各界对小学生普及地震科学知识,未雨绸缪应对措施。

小学生安全问题既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既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更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共同关心与重视。

A、利用网络、电视制作的动画片等现代科技手段宣传地震科学知识,提高防灾意识。动画片会小学生们的生活带来许多欢乐,对他们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影响。运用直观、形象、新颖、感染力、可视性强的动画片展现地震的科学知识,潜移默化的让小学生了解地震科学知识,掌握避震的逃生技能。

B、社区、家庭联手保平安。对于小学生来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在家人的陪伴下度过,父母是孩子早期安全教育的第一个老师,所以家长对孩子成长起到了关键作用。家长利用节假日在社区人员的组织下开展防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如:“大手牵小手  安全共拥有”竞赛等)活动,带动家长的同时教育了孩子,影响了社会。

2、校园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防范于未然。

小学生接受新事物快,求知欲高,对小学生进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普及了防震减灾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在学生中普及防震减灾教育,其教育势必会影响扩大到家庭和社会,是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普及防震减灾知识的重要途径。

(1)利用课堂和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普及地震科学知识,提高防灾意识。

为了确保地震科学知识的普及和预防地震应急对策的顺利实施,学校可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在日常教育和教学活动中,采取多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防灾对策教育,使地震科普知识和防灾知识得以普及并落到实处。

A、利用课堂进行科普知识宣传。

小学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可将地震的科普知识作为校本教材,在学校安排一定的教学时间,通过一定的教学和活动形式把地震等的成因及危害,地震的前兆、自救和施救常识等基础知识,作为基本常识向小学生讲授,使广大小学生能够了解和认识地震这一自然现象,并充分理解强烈地震会造成建筑物破坏和人身伤亡的危害性,增强人们对地震这一自然现象的认识。通过大量地震资料和数据,使学生认识地震是地球内能量释放的一种形式,是突发性的自然现象,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消除对地震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B、开展多种形式活动进行宣传。

利用校内的宣传媒介,组织学生观看地震科普知识电影、电视录像、光碟;运用板报、橱窗、广播、宣传图画;举办科普讲座,知识竞赛等各种形式;还利用特殊地震纪念日、科技宣传活动周等进行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使小学生能够更快、更容易、更方便地学习了解和掌握地震知识,为防灾、抗灾、救灾做好知识准备。

C、鼓励学生参加课外地震科普兴趣小组。

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教育,建立专门的地震科普展室,室内设置地震知识展板及挂图和图书资料等;安排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教师担任兴趣小组辅导员,另外再聘请一些专家和地震局工作人员担任兴趣小组校外辅导员,定期对地震科普知识进行辅导、讲解,兴趣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兴趣小组的成员不仅利用学到地震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科技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

(2)学校建立防震减灾领导小组,落实防灾措施。

心理专家指出,受到地震灾害后的人群,可能会产生抱怨、恐慌的正常心理反应。日本曾有过统计,发生地震时,被落下物砸死的人,超过被压死的人,可见冷静和好的心态,就是逃生力和减灾力。人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不同的人心理反应是不一样的,心理素质较好者,自然也会感到紧张害怕,但此时他的大脑清醒,肌肉有力,反应敏捷,行动迅速。心理素质不好的人,见灾难临头会不知所措,不能及时逃离,而导致危险。尽管每一个人面对恐慌、灾难及死亡等危险时,都会感到担心、害怕,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除了这些:“正常的心理反应”之外,我们应该表现出坚强的一面,因为害怕不是办法,担心也无济于事,坦然面对,设法自救,这才是正确自救时的心理要求。那么,我们如何来保持这样的心理反应方式呢?这当然与个体的特征有关,也与平时的训练有关,平时加强人们对突发事件的应付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对心理素质较差的个体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是非常有用的。因此笔者认为为了在灾害面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从小学生抓起,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活动。

A、防震减灾应急对策教育。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是学校的头等大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作为学校防震减灾的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身伤亡。学校制定应急预备(如:平时进行的应急对策教育、临震预报发布并实施时的应急对策教育、地震发生时以及震后实施的应急对策教育)方案。学校只有增强忧患意识,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才能在突发性灾害来临时处事不惊,沉着应对,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B、防震减灾演练,常抓不懈。

不能将预案束之高阁,要通过培训和预案演练使广大师生熟练掌握预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预案。如:训练要防止出现混乱,消除恐惧的教育和疏导。组织学生进行自救、互救训练

3、建造防震性强的建筑物和完善的保险体制。

据《成都晚报》报道,四川汶川地震中,整个北川县成几乎夷为平地,只有“刘汉希望小学”的教学楼丝毫没有垮塌,正是因为教学楼没有在瞬间垮塌,让学校的老师们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全部安全撤离正在上课的483名小学生以及教职员工。地震专家对历次地震的分析显示,人员伤亡总数的95%以上是由房屋倒塌造成的,仅有不足5%的人员伤亡是直接由地震及地震引发的水灾、山体滑坡等导致的。我们所企盼的是,中国所有的房地产商多把精力用在“建筑抗震”研究上,所以,“建震不倒的房屋”是我们的共同心愿。同时也希望有完善的保险体制,由投保人、保险机构,政府来共同承担巨灾风险。

第一板报网是第一课件网旗下专业板报网站,提供各种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板,以及板报素材,板报教程等资源,是大家办报的得力助手
copyright 2019-2023 ALL resever www.wujy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