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件网板报幼儿管理
当前位置: 第一板报网 > 板报文稿 > 安全文稿 >

居家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都是人类生存与经济建设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目标。在倡导安全文化建设,推进安全科学技术进步的时代,现实不仅需要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和发展工业安全科学技术,更需要重视家庭与社会安全文化的建设和提高生活安全保障水平。

  一、居家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人类社会既企求安全地生产,更期望安全地生活。在现代社会,无论是生产过程还是生活过程,由于技术的广泛渗入,以及生产方式与生活内容的不断改变,危险和危害因素不断增多,意外事故和灾害的可能性不断增大,使得人的生命与健康的损害、社会财产与资源的损失状况变得越来越严重。在这种紧迫的现实背景下,人类社会向人们提出了“建设安全文化,发展安全科学技术”的现代任务。在我国,由于理论认识和管理体制上的原因,长期以来对于安全生产方面的事故研究、安全生产管理等工作有了较好的基础,而在安全生活方面一直存在着缺陷,具体表现在:

  (1)理论上对“安全”的理解,仅仅限于狭义的概念,即限于人的生命与健康的安全。由此,对于安全科学技术的认识,认为主要是“劳动过程的安全科学”。

  但是从科学研究的客观要求出发,应该以研究对象的共性为基点,以研究事物的本质规律为原则,以问题的来源为思考的依据。即应该以意外事故的共性为研究对象,研究意外事故的发生规律,以实现生存安全为目的,以事故的来源作为思考问题的基本依据。这样对于安全的理解必然突破劳动安全的范畴。

  (2)在安全文化的理解上,无论是过去(没有安全文化口号,但有安全文化的行动)还是现在,有一种倾向,即认为安全文化仅限于“企业安全文化”或是“工业社会的管理文化”。作者认为,安全文化是以改进“人本”为目的,是通过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来实现人类总体的安全(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因此,安全文化的范畴也需突破“生产”、“企业”、“工业”的领域。由于人类的安全活动(技术、工程、教育、管理等)所能产生的作用,不仅对于生产,而且对于生活都有益,因此,人类应最大限度地去发挥其效益。

  (3)在我国目前的安全管理体制上,尽管安全生产已经超出了产业(狭义生产)的领域,如已包括消防、民航、交通等,但还存在不足,如还未包括家庭、公共场所、娱乐与商业、自然灾害等。为了提高我国人民的安全总体(产生和生活)的质量和水平,我们应该从“大安全”的认识出发,进行总体协调和统一的对策和管理。在此提出的“大安全”的概念,其范畴包括:劳动保护、安全生产、保险、消防、减灾防灾、交通安全、民航安全、职业卫生、社区安全、家庭生活安全、旅游安全等一切生产过程和生活过程中的安全。在建设安全文化、发展安全科学技术的今天,本着提高人类安全活动效率的基本要求,没有理由人为地去隔离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应该统一在“与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意外事故进行斗争”的意志下,作出当代人类应有的努力。今天考试安全文化建设的时候,我们应有如下的共识:

  (1)科学的本质在于遵循事物的规律,安全科学应以安全客观的研究对象为基本的出发点。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意外事故”是安全科学研究的基本对象,这一对象无论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都具有共同的本质、属性和规律,对其进行研究、认识,从而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防范,无论对于安全生产或是安全生活都能发挥作用和产生效益。安全科学技术的成果既能用于安全生产,也能用于安全生活。因此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规律在面对意外事故方面没在本质的区分;

  (2)文化在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极为基本和广泛的现象。安全文化同样也广泛地表现人类安全观念和行为的各个层面,并作用于各种安全活动(研究、分析、思维、决策、管理、控制)过程之中。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安全的观念、安全的行为以及安全的物态,时时处处对人发挥着作用和影响。所以,安全文化不仅应包含企业的安全生产的文化,更应包括人类安全生活的文化。

  (3)大众的安全文化或是生活中的安全文化不仅对于人们安全生活本身是重要的人文基础,也是安全生产的“人本”基础,对于安全生产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和作用。这是由于人在生活中建立的安全观念和行为准则,必然要带到生产过程之中,从而对安全生产的观念和行为发生影响和作用,甚至安全生产的观念和行为准则就是生活中形成的安全观念和准则本身。因此,为了保障安全生产,建设企业安全文化,需要从生活的安全文化入手,从人类学习和认识世界的开始起步,才更能起到应有的效果。(4)重视安全生活的理由,更重要的还在于当代人类生存中的意外事故比生产中的意外事故更为严重,今天对于生活安全的研究和生活意外事故的控制对于我们更为迫切。

  二、 生活安全的现状分析

  人类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物质益和生活的享受,另一方面也给人类的生活增添了许多危险和危害因素,现代生活方式比起传统生活方式对于人为事故更为敏感,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更难予控制。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现代生活中的安全问题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生活方式及内容的变化,越来越成为人类最为烦脑的事情。生活安全是以控制生活意外事故为目的的。生活意外事故或称非生产性意外事故,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由于人为原因(直接或非直接的),造成的不期望或意想不到的人的生命与健康危害及损害的事件。如交通事故、火灾、触电、溺水、坠楼、中毒(煤气、石油气、天然气体中毒,食品中毒等)、刺割、运动伤害、爆炸(燃气爆炸,高压锅爆炸等)、气管异物、烫伤等等。

  在全球范围内,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意外伤害事故,约占人类死亡总数的6%,是除自然死亡以外人类生命与健康的第一杀手,在这其中,生活中的意外事故占有主要的比例。在很多经济发达国家,生活意外伤害事故已经成为人类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死因。在美国1993年非生产性意外事故中,其死亡人数高达40530人,是生产死亡人数的4倍;十万人的死亡率是8.7,是劳动生产事故死亡率的2.5倍;失能伤残人数800多万人,是生产事故伤残人数的2.6倍;造成的经济损失,生活事故是生产性事故的2.3倍。正因如此,非生产性事故常期以来一直是美国国家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在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意外事故实情」统计 分析报告中,对于非生产性的意外事故一直接是重点统计和分析的内容。在日本,社会非常关心家庭的安全问题,据统计资料表明,日本在八十年代时期每年生产性事故死亡人数在5000人左右,而非生产性的意外伤害事故死亡高达4万人,其中除了交通事故(占非生产性意外事故的一半)以外,就是家庭意外事故。八十年代在新加坡,全社会一年发生的意外事故中,生产性事故仅占16%左右,公路交通占17%,而家庭事故也高达14%还多;新加坡的整个社会一年死亡原因统计中,生产性意外事故仅占4%左右,而非生产性意外事故高达10%。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还在于:在世界范围内,生产性意外事故由于政府管理和技术工作的重视,其事故率在逐年下降,而非生产性意外伤害事故,特别是家庭及社会生活意外事故在逐年上升。九十年代以来,这一现象及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如1

989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儿童意外伤害”大会,确认意外伤害为本世纪儿童重要的健康问题;国际疾病分类(ICD-9)中意外伤害被单独列为一类疾病;国际卫生组织欧洲办事处,提出在2000年时把意外伤害事故率相对于1990年下降25%,意外事故伤残率下降50%的长远目标。上述现象、经验、动向或进展都应引起我国全社会,特别是从事安全管理、研究、教育等部门和人士的重视。根据研究表明,生活意外伤害事故的主要发生对象是老人和孩子,占所有事故死亡总崐数的51%。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全民的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安全教育,因而对简崐单的安全技能也知之甚少;生活活动中具有侥幸的心理;在生活用品及设施的设计上,重崐视功能而忽视安全性。

  三、居家安全文化建设

  我国长期以来对于家庭生活和一些社会公益环境的意外事故研究和管理一直是薄弱的环节,比如民宅、学校、公园、娱乐场所等非生产区域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目前还处于管理和控制的空白。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比如五天工作日制度的推行,非生产性的安全问题将会越来越烦多和复杂。因此我们应该研究和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相应对策和办法。

  (1)首先我国应该在政府部门有专门的机构分管全社会的意外伤害事故,可采取两种方式解决:一是在现有劳动部相关职能机构的工作任务中,增加和明确家庭和社会意外伤害事故这一管理内容,或是在国务院或相应的部门中,设立专门的机构处理和管理意外伤害事故,美国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就是一个政府专门设立的机构,专门研究和管理社会意外事故。第二种方式是采取“官助民办”的办法,在政府给予资质认可和一定经费支持的条件下,把管理的职能赋予民营机构,如学会、协会群众团体等,德国的TUV技术监督协会就是采用这样一种方式运作。

  (2)我国政府应该制定一些法律来控制生活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如对于危险性较大的生活用品和设施,规定严格的生产及质量检验标准;禁止事故伤害概率较大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如禁燃烟花爆竹,生活中限制使用氟里昂、石棉制品等等。

  (3)重要的是全社会应增强生存的安全意识,这种意识不仅是生产过程所应具有的,更重要的是安全的意识应该存在于生活的时时刻刻和活动的方方面面。如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发展全民的安全文化,从而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和态度,掌握必要的防护技能等等。日本和新家坡常年开展的“家庭安全运动”,应该是一种可以借鉴的好方法。目前我国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已引起政府领导和学术界的重视,我们应借此机会,在全社会兴起“珍惜生命,控制事故”的社会安全运动。对此,学术团体和教育部门应发挥应有作用。

  (4)同时政府应考虑设立必要的生活事故研究管理和预防的中心或部门,能够针对生活方式和内容的变化,以及对小范围的事故发生规律的研究,能够及时地研究和制定出有效预防措施和办法,做到“预防为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安全的科学技术是控制意外事故实现安全生存的根本动力。而发展安全科学技术的基础是什么呢?是人才!是信息!因此,我们在应付事故现实问题的同时,应该重视安全专业人才培养,重视事故信息系统的建设。


 

第一板报网是第一课件网旗下专业板报网站,提供各种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板,以及板报素材,板报教程等资源,是大家办报的得力助手
copyright 2019-2023 ALL resever www.wujye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