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餐饮消费观念逐步改变,外出就餐更趋经常化和理性化,选择性增强,对消费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更加追求品牌质量、品位特色、卫生安全、营养健康和简便快捷。快餐的社会需求随之不断扩大,市场的消费大众性和基本需求性特点表现得更加充分。现代快餐的操作标准化、配送工厂化、连锁规模化和管理科学化的理念,经过从探讨到实践的深化过程,目前已广为接受和认同,并从快餐业扩展到餐饮业,成为我国餐饮现代化的重要发展目标与方向。
我国已有快餐网点近50万家,专业快餐公司1400多个,连锁店5000多家,年营业额800多亿元,从业人员300多万。专家预测,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世界最大的快餐市场,尽管中式快餐离世界品牌还有一段落,但曙光在前。
已有20多年改革开放积累的基础,21世纪的中国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其经济和文化正从传统走向现代,特别是与漫长的农业社会相伴而生的“慢吃慢喝”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同现代社会结伴而行的快餐时代已向我们走来。
中国快餐蹒跚学步
何谓快餐?定义是:大众化;快捷、简便、营养、价廉;提供就餐场所;规模化生产、经营、管理。快餐作为解决人们一日三餐最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大众化餐饮,在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的今天,人们愈发觉得离不开它,在消费者生活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了,其发展的速度之快,是前所未有的,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到2000年底,全国快餐网点已近50万家,专业快餐公司1400多个,加盟的连锁店超过5000家,从业人员300万之众,其中有一半是近几年的下岗职工,快餐业年营业额达800多亿,上交各类税费50多亿元,近10年来,年均增幅30%以上,约占餐饮业营业总额的1/3,业内专家预测,今年底营业额有望突破 1000亿,可以说,快餐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已属不易,但是,如果用标准化制作、工厂化生产、连锁化经营等现代快餐特点来衡量,绝大多数中式快餐企业还远远未达到要求,按13亿人口的饮食消费比例来划分,中式快餐无论是现有规模、传统花式品种,还是独具特色的经营和其发展步伐都显得太慢了。
中国快餐具备的自身优势
近年来,洋快餐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洋快餐的市场竞争将不可避免短兵相接,尽管洋快餐在乡情、亲情、人情和文化、传统、习俗等方面不敌中式快餐,但洋快餐所具备的雄厚资金、大量人才、高新技术等是中式快餐所望尘莫及的。
中国式快餐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国有着五千文明史,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和饮食文化,在这种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式忆餐就打上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从皇宫贡品,到民间小吃,数不胜数,尤其是我国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几乎各民族都有一大批融汇本民族文化特色的风味小吃,许多风味小吃就是中式快餐的前身,如果用“十里不同乡,百里不同吃”来形容中国地域饮食文化恐怕一点不为过。
中式快餐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我国有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如果每人年均快餐消费100元,就是1200亿,而国内贸易部餐饮司有关人士分析说,现在全国每天大约有不少于4000万人次在不同岗位、地点、时段靠快餐来解决温饱,按人均5元消费计算,一年就是700多亿,此类人数今后每年还以500万以上速度递增,最终可形成每天有3亿人吃一次快餐的格局,市场之大,不可低估。
中式快餐有着传统的特色品种。中国人在吃上是颇有研究的,也是很讲究的,形成了大批味、型、色俱佳的传统品种,例如:拉面、刀削面、鱼汤面、煎饼、面包、馒头、蟹黄包、油饼、面饼、烧饼、馄饨、水饺、烧卖、汤圆等等,其中有的是名小吃,稍加开发,形成规模,就发展成中式快餐,甘肃兰州每年有80万人在全国各地开设拉面馆,把西部高原特色小吃变成一个大产业来经营。
中式快餐有着庞大的消费群体。过去只有从影视作品里看到的外国人上班时一路小跑、边吃边跑的情景,转眼间成为许多国人的生活写照,于是,工作餐、盒饭、快餐便应运而生,大中城市中的上班族有许多人是靠吃盒饭或快餐来解决午餐的,旅游景点,车站码头、闹市街口,甚至县乡一隅,快餐店的招牌和广告举目皆是,快餐车亦已成为街头流动的新景观。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南京、重庆、长春、郑州等城市,5年前就出现了快餐服务公司,近两年已在全国各地开花,并向中小城市延伸,只要打个电话预订,中午就可在工作室或办公室吃到送上门的可口快餐,而且不收上门送餐费,吃后饭盒等集中放入垃圾桶内,既及时、方便、又卫生,很受人们的欢迎,仅这一块消费群体,就足够撑起中国快餐市场的半壁江山。
中国快餐应该“强身健体”了
“文化渗透”和“从娃娃做起”,这一直是国外人惯用的伎俩,当年麦当劳进入中国时,就把战略思想定位于从儿童开始培养,改变中国人的口味,他们曾订出一个长远计划,就是前5年赔本,后5年保本,再用5年捞回前5年赔的本,也就是说,麦当劳用15年时间只捞个盈亏两平,可谓用心良苦,而这种渗透比直接的经济利益可怕得多,据说,对先期进入中国市场的其它一些公司,所在国内还予以一定的经济补偿和享受特殊优惠政策,我不知麦当劳背后的“背景”,但麦当劳的举措,足够引起中国人深刻反思和警醒了。针对中国快餐业和快餐市场格局,有专家分析认为,当前,中国快餐要从以下四点上求得突破,求得生存发展空间。
求新。我国的快餐不但历史久远,而且品种丰富,已初步形成了高、中、低档的格局,冲、泡、蒸、煮、烤、炸、炒,可谓五花八门,一应俱全,但都是多年一层不变的老面孔,消费者对此缺少新鲜感,尤其是文化品味太低,跟不上发展的潮流,因此,要在传统基础上做足做够“新”字文章,增强其吸引力。
求变。过去20年,人们以能解决温饱为主,而今天人们则以营养和享受为主,所以,快餐也要以变应变,在工艺、烹调、配料上求变来满足人们的口味,一变天地宽,这样才能牢牢抓住消费者,以拓展快餐业市场空间。
求奇。要在求新和求变的基础上求奇,同样一个商品,变换一个新名词就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我们应该从国外饼干、水果等进入中国市场时的新名词而受到启发,同时,求奇,还表现在中西快餐结合上取长补短,用洋快餐的技术改造中式快餐,也可以用传统的中国工艺嫁接洋快餐,做到出奇制胜。
求特。这个特,就是中国特色的特色快餐。回望中国快餐绝大多数是“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固守一块阵地,老死不相往来,结果是谁也做不大快上“蛋糕”,有的甚至失传或萎缩了,因此,要尽快选择几个特色快餐,上规模,拓市场,强强联合,打造特色品牌,抢占名牌制高点。
如果把中式快餐的营养、味美、纯正,加入洋快餐的省时、便捷、精制,岂不正好迎合了21世纪快餐革命的节拍,这也为提升中式快餐品位,加速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中国快餐
离世界名牌还有多远?
谁都知道,中国从来就不缺乏中式快餐,而中国缺乏的是名牌中式快餐,尤其世界名牌。号称世界第一快餐的麦当劳,具有40多年的历史,在全球拥有2万多家分店。10年前,麦当劳打入中国首都北京,第一站首选王府井,迅即以咄咄逼人之势,在中华大地长驱直入,接着,世界级品牌的洋快餐大举进军我国,目前已有 10多个粉墨登场。1996上,河南籍血气方刚的青年乔赢创办“红高粱中式快餐”,也进军北京王府井,叫板麦当劳,他决心麦当劳开到哪里,红高粱种到哪里,“红高粱”就像一个铆足了劲的民族战士,大旗一挥,向洋人开战,而如今,终因底气不足,加上客观的外部因素和“中国龙”自身致命的劣根性,使“红高粱”苦苦支撑,难求发展,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认为:缺乏产品的标准化、生产的工厂化,管理的科学化,继而难以形成规模连锁才是制约中式快餐难以成大器的根本所在。
国内贸易部早在1996年就将发展快餐列为餐饮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方面,制订“中国快餐业发展纲要”,十分明确地提出了方向、目标、任务和措施;另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发展快餐业的认识,探索中式快餐发展之路,培育有中国特色的、丰富多彩的,以现代化快餐模式为主的中国快餐市场。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中式快餐尽快走向世界。
名牌无国界。名牌不与世界接轨,不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就成不了世界名牌。因此,严格地讲,我国目前快餐业还处在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转换期,在工业化生产、标准化操作、科学化管理、连锁化经营、规范化程度,以及资源、实力和技术等,还一时难以与洋快餐相提并论。同时,中式快餐还有一个名牌商标和域名抢注问题,我们在这方面教训和付出的代价已经够多够大了。
有专家们预测,中国将是21世纪全球最大的快餐市场。年轻的中式快餐创世界名牌尽管还有一段路程,但只要发扬艰苦创业、锐意创新、奋力创优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中国快餐走向世界的日子不会太远。
连锁特许是潮流
中式快餐在中国已有10年的历史,但多是单打独斗,虽然有些品牌效益不错,不过总的来说,仍缺乏全国知名的民族品牌,而来势汹涌的西式快餐则四面出击,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一份相关统计资料表明:国人对快餐店的认知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肯德基100%、麦当劳97%、必胜客42%、哈德士38%、荣华鸡24%、莫师汉堡13%、新亚大包12%、顶呱呱11%、芳香鸡10%、美心7%、南希5%,鲜得来、永和、大江、大千美食林等均为1%。中西式快餐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以产业化为出路
如何面对严峻挑战,以有效增强我国民族快餐业的竞争力已成为餐饮业人士共同关心的焦点,在武汉举行的第四届全国烹饪大赛中式快餐(套餐)比赛上,有关专家、名厨纷纷指出:标准化、工业化是中国快餐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内贸局总经济师黄海认为,中式快餐市场空间广阔,但产业化进程缓慢将会制约其进一步发展,黄海指出,去年我国快餐业在餐饮业整体增幅低于上年,并且食品消费占全社会居民消费比重呈下降趋势的基础上实现的,这表明快餐业的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黄海亦指出,我国快餐业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中式快餐品种开发缓慢,科技含量不高,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较低等方面,使得中式快餐的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步履艰难,在与西式快餐的竞争中也处于劣势。随着入世步伐的加快,在不久的将来各种西式快餐将会凭借其优势挤占国内市场,因此,中式快餐必须加紧解决产业化问题。尽管西式快餐在中国“横扫千军如卷席”,但中式快餐在消费者心目中仍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中国人始终还是要吃“中式快餐”的。这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情结,也有口味和饮食习惯上的差异。比如许多人认为西式快餐的食品比较容易上火,而中国人讲究养身之道,在饮食方面也日益保健化。这种在饮食内容上的差异,决定了中式快餐更具发展潜力。
品牌经营立现高下
中式快餐提供着传统的中式食品和服务,由于符合大多数国人的生活习惯,理应占据上风,但事实上,以肯德基、麦当劳为代表的西式快餐却凭借其良好的品牌效应,全新的服务理念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主动,其中原因颇令人玩味。按《中国快餐业发展纲要》对快餐一词所作的解释,快餐的“快”有两个含义,即省时和省力;快餐满足人们的需求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即好吃和营养。由于中西传统餐饮文化、生活习惯的不同,中西快餐也就形成了较大差异,这一差异主要体现在经营品种及规模上:中式快餐口味多、品种全,注重色、香、味、形,以味为主;西式快餐品种较少,更注意食物营养;中式快餐以饭为主,饭多于菜,西式快餐菜多于饭,以肉为主;中式快餐多以手工生产、工艺复杂,西式快餐以机械化生产为主,设备配送较规范。
相比之下,西式快餐在员工的招聘、培训、管理上有一整套科学、严格、合理的培训,其中投入相较而言,西式快餐注重品牌意识,而中式快餐品牌意识淡薄。以麦当劳、肯德基为代表的西式快餐,其品牌与企业形象都是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和积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品牌优势。这种优势也是他们在经营扩张中刻意维持和广为宣传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选择的商品在质量、技术上的差别日益缩小,能赢得顾客的就是“品牌”二字,只有树立自己的品牌,才能求生存,求发展。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西式快餐拥有雄厚的资金力量,而中式快餐往往资金薄弱。目前的中式快餐业多属个体、私营或合作企业,资金力量薄弱,一般能发展到2-3个连锁店已是不错,而很难发展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知名集团和企业公司。借鉴西式快餐的发展经验,凝聚资金,集中力量发展几具快餐业中的航空母舰企业,是中式快餐扬眉吐气的途径之一。
中式快餐的推销和促销手段单一、呆板。在传统的饮食业中,多是没有推销和促销活动。西式快餐则多以丰富多彩的促销手段,如价格打折,赠送礼品,发放贵宾券等,并辅以大量的广告宣传,以此吸引顾客。
中式快餐作为引进西式快餐后衍生的一种全新业态,虚心向西式快餐学习,是其发展的起点。然而学习国际化的管理经验,决不意味着可以简单模仿、照搬。最重要的是在市场定位、目标造型和体系确立上作文章。中式快餐应根据消费者的不同创制组合既具有鲜明特点,又具有丰富多彩的地方风味的快餐,如学生餐、办公餐、老年餐等,走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但中式快餐要取得成功亦非易事,在中西文化日益交融的今天,中式快餐应吸取西式快餐的长处,采用现代化经营和规模化管理。例如,各连锁店的装修和设计、标牌统一标准,供应品种的价目表及餐桌位置的设置,员工的服饰等等,特别是标准、快捷、优势的服务,更值得借鉴。
栏中栏
质疑 中式快餐难成气候原因有三
一、中式快餐产品普遍缺乏质量标准,制约了中式快餐的发展。中国烹饪技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师个人技艺的高低,这种非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使中式菜肴标准化程度较低,以面条而言,全国各地都有各自的做法,口味各异,成都的担担面和兰州的牛肉拉面口味截然不同,在销售中虽然保持了各自的风味,但却不利于工业化生产,影响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而西式快餐对每一种产品都制定出详尽的生产标准,走进任何一家麦当劳,汉堡包味道基本上没有差别。 由于没有对中式快餐品种进行科学的量化,形成工业化生产标准,过去开发的中式快餐品种都难以适应快餐对标准化的严格要求,刚上市还风风火火,时间一长后劲明显不足。这种情况在市场上表现为千店千味,再加上经营规模小,就餐环境差,难以形成品牌效应,影响了顾客回头率。
二、中式快餐企业服务质量亟须提高。目前我国的很多中式快餐企业是在过去的国营饮食店基础上改造而成的,服务观念转变不及时,不适应快餐的工作节奏。许多中式快餐的服务标准只停留在微笑服务、热情待客等表面层次上,服务细节没有一个科学的量化标准。员工在执行时把握不准,弹性较大,从而给顾客造成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印象。此外,与西式快餐店相比,一些中式快餐店的服务环境也有待改善。
三、中式快餐企业的营销方式亟须改革。营销方式是否符合市场规律是影响中式快餐发展的重要因素。据调查,一些中式快餐由于口味贴近中国人的消费习惯而受到消费者欢迎,有的中式快餐也曾风靡市场,但往往没有迅速扩张,获取规模效益。有的快餐企业采用直营营销方式,每开一家店都要自己投入大量资金,风险较大,结果最后由于资金紧张出现企业后劲不足,扩张速度慢,母店孤掌难鸣不得不关张了事。
中国:750亿的快餐大市场
来自国内贸易局的一份报告表明,1999年中国快餐业发展迅猛,营业额近750亿元,较上年增长20%以上。自从快餐业在1994年被列入国家“八五”计划,一项新兴产业在中国已然形成。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快餐市场已颇具规模。其从业人员及营业收入都是逐年递增的态势。来自国内贸易局的统计资料表明,整个90年代,在国民生产总值(GNP)同比增长7.8%的背景下,中国快餐业以20%的年递增率迅猛增长。快餐业已成为中国商品市场及劳动市场上最大也是最具吸引力的利润单元。
据专家分析,到2010年,全球方便食品在整个食品工业中所占份额,将由20世纪90年代的5%提高至13%。而目前方便食品在食品工业中所占比例,美国为20%,中国仅3%,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在中国方便食品家族中,方便面、速冻食品、中西快餐等都很受市场欢迎,国内贸易局中华商业信息中心每月公布的全国16种连锁商业食品销售排行榜中,方便食品即占到了7种。
麦当劳布点的五大秘诀
麦当劳中国华东地区总裁施文哲,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麦当劳在上海的连锁店之所以开一家红火一家,究其原因,第一是地点;第二是地点;第三还是地点。麦当劳的布点,有五方面值得借鉴。
针对目标消费群。麦当劳的目标消费群是年轻人、儿童和家庭成员。所以在布点上,一是选择人潮涌动的地方,如在地铁一号线布点10家,二号线也作了布点,在徐家汇、人民广场、新客站和五角场等交通集散点周边设点;二是在年轻人和儿童经常出没的地方布点,比如在南京路宝大祥儿童用品商店和淮海路青少年用品公司的前方站或附近设点,方便儿童出没就餐;在百货商厦和大卖场开店中店,吸引逛商店的年轻人就餐。
着眼于今天和明天。麦当劳布点的一大原则,是一定二十年不变。所以对每个点的开与否,都通过三个月到六个月的考察,再作决策评估。重点考察是否与城市规划发展相符合,是否会出现市政动迁和周围人口动迁,是否会进入城市规划中的红线范围。进入红线的,坚决不碰;老化的商圈,坚决不设点。有发展前途的商街和商圈、新辟的学院区、住宅区,是布点考虑的地区。纯住宅区则往往不设点,因为纯住宅区居民消费的时间有限。
讲究醒目。麦当劳布点都选择在一楼的店堂,透过落地玻璃橱窗,让路人感知麦当劳的餐饮文化氛围,体现其经营宗旨——方便、安全、物有所值。由于布点醒目,便于顾客寻找,也吸引人。
不急于求成。黄金地段黄金市口,业主往往要价很高。当要价超过投资的心理价位时,麦当劳不急于求成,而是先发展其他地方的布点。通过别的网点的成功,让“高价”路段的房产业主感到麦当劳的引进,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身价,于是再谈价格,重新布点。松江、金山的两个布点,就是经过了这样的曲折。
优势互动。麦当劳开“店中店”选择的“东家”,不少是牌誉较高的,如家乐福、百盛购物中心、上海广场、时代广场等。知名百货店为麦当劳带来客源,麦当劳又吸引年轻人逛商店,起到优势互补的作用。
同时,西式快餐连锁企业迅速扩张,中西融合的趋势增强。以肯德基、麦当劳为代表的国际快餐品牌企业在我国迅速扩张,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到2004年底,中国肯德基达到1200家连锁店,麦当劳超过600家,比2000年分别增加800家和300家左右,年均开店达到200家和80家,年营业规模分别超过110亿元和60亿元,单店年均营业额在800万元以上,成为中国快餐以及餐饮行业的领头企业,对行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扩大。从其发展的特点看,由中国的一、二类城市向三、四类城市延伸,由东部城市向西部城市拓展;企业发展的战略布局、体系建设和本土化理念基本完成,“立足中国、融入生活”的思想得到确立;品种开发调整力度加大,中式品种的引入和营养内涵增强,中西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等。
从近年我国快餐业的发展看,快餐需求走向多样化,快餐企业经营空间不断拓宽,外延日趋扩大,服务领域更加宽广。一是快餐连锁店持续发展,店态风格更加丰富。二是团体供餐异军突起,专业公司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市场新的亮点。三是各地早餐工程纷纷启动,一批快餐连锁企业担当主力,迅速崛起。四是送餐和外卖发展势头强劲,市场前景广阔。五是快餐食品加工发展速度加快,积极开拓面向家庭的需求服务。六是快餐的休闲、便餐色彩有所强化,企业开拓创新与延伸经营力度加强。
五大问题制约快步发展
1、社会投入有所减少,行业发展需要升温。
经过上世纪九十年代投资较热的发展周期后,由于受投资回报和企业失误的影响,社会资本对快餐业的投入表现得趋于谨慎,投资量有所减少,投资的信心指数走低。这一方面表明行业已经进入相对理性化和成熟性发展阶段,同时也表现出投资者信心相对不足,对发展快餐的理性认识不强和投资回报把握不大的状况,急需强化快餐发展的实践能力和理性指导,提升投资信心,为行业发展升温。
2、制约行业发展的深层次因素亟待解决。
多年来,企业的发展一直处于自我摸索、自我运作、自我积累和自我完善为主的状态,利润低、承载重、支撑小、发展难的特点突出。企业在产品标准化技术设备开发、连锁管理体系的建立、专业人才的培养、吸纳资本投入、理论指导和信息交流等方面的条件十分不足,存在着技术开发与设备配套难、管理与人才难、配送渠道与发展资金难、沟通交流与合作难等深层次因素的制约,行业平台和基础支持力量不强,对企业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3、发展思路、模式和途径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突破。在快餐的发展目标与方向得到认同,市场需求不断增强,发展领域进一步拓宽,一批品牌代表企业纷纷涌现与壮大的同时,在企业发展中,仍然存在着定位与模式、市场与目标、速度与效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磨合与统一,存在着模式雷同和创新不足的现象。如何更好地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赢利模式和成功发展的有效途径,需要我们继续实践和深入探索,以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和实现企业稳步快速发展。
4、理论滞后的问题仍较突出。快餐的理论研究与专业指导工作,特别是在如何满足行业与企业实际操作中的应用性理论指导方面,仍存在着明显差距。快餐现有的理论成果不多,已有的在指导性和实用性方面不强,更多的企业借鉴传统正餐酒楼的理论成果,与快餐发展的规律与特征存在着差异。同时,企业的实际经验缺乏总结提炼和理论提升,对国际上先进的快餐信息、专业成果的引进与借鉴也有待加强。
5、企业联合和行业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够。
随着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更多的企业认识到合作互利、联合互动和共同培育市场、搭建行业平台、共享规模利益的积极作用,自发性要求也更加迫切和强烈。现实中,行业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仍非常突出,企业单兵作战、分散闭塞的现象仍较普遍,一些共性问题由企业各自解决,成本高、难度大、周期长,规模优势和群体效应难以发挥。行业方面在组合行业力量、信息交流沟通、组织培训论坛和加强内外联系方面有所改善,但是受条件制约,在深层次组织联合方面开发力度不够,行业的组织作用亟待加强。
“小、专、多”的路子应倡导
展望未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这都将使快餐业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更趋成熟,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强,我国快餐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1、消费需求更趋多样化,快餐的多元化、细分化和个性化趋势需要加强。
满足在外流动人口、团体单位供餐和家庭厨房需求是餐饮业的三大服务领域和空间,也是快餐市场需求的主要构成。从国外快餐市场看,市场划分细、企业形态多、店面特色突出、品种简明、个性化强的特点值得我们借鉴。企业要在具有明确的市场定位前提下,确定主打的品牌品种和独特的经营风格,在企业模式、品种选择、经营风格与发展特色方面更加突出各自鲜明的个性,避免简单和雷同。
2、小型化和简单化的企业模式发展潜力大,“小、专、多”的路子应当重视和倡导。
快餐以大众消费为主的特征定位和多元化、细分化和个性化的趋势,要求企业在发展模式选择上要与之相适应,以小店发展为主,走“小、专、多”的店铺发展路子,店铺小型化加上品种简单化的模式具有市场潜力和推广价值。专一才能专业,坚持专长才能向深度发展,简单化是标准化的前提。简单化加小型化的模式更需要规模化与标准化的保证,对品质标准控制和集中采购配送的要求更高。
3、品牌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连锁经营推进要谨防急躁冒进。
在现代快餐的发展中,品牌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十分重要和关键。中式品牌企业的连锁发展空间很大,但要防止企业的急躁冒进和短期行为,要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发展战略和步骤,追求事业和长久,注重务实求进,以求稳步快速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我们要对发展较快、基础较好的中式快餐企业给予一定的重视、扶持和培育,调动多方面的力量,对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给予重点解决和支持。
4、专业人才队伍逐步扩大,快餐业的发展要注重理论导向、科技支撑和产业推动。
行业的发展壮大必将涌现和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快餐行业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将逐步形成。同时,教育、培训、理论研究、科技开发水平的提高,相关产业链条的紧密嫁接联合,进一步加快中式快餐生产专业化、经营集约化、企业规模化、服务社会化和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步伐。
5、中西快餐、海内外快餐相互借鉴、融合的步伐加快。
中式快餐发展需要借鉴西式快餐的管理体系与运作模式,以解决理念创新、基础薄弱、人才缺乏和规模效益的问题。中外快餐共同构成了中国快餐市场,两者之间虽有竞争和短兵相接,但各自具有相对发展空间。今后,随着中式快餐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必将在外来资本、人才引进和国际化进程发展方面有所作为,将进一步推进中国快餐企业的改造、重组和升级步伐,提升现代快餐的总体发展水平。
6、行业组织作用加强,促进行业规范与服务平台建设步伐。
通过行业组织、社会机构和快餐企业的共同作用,我国快餐业的社会化组织程度将迅速提高,企业联合的步伐加快,以尽快形成行业运作有效机制和相关产业链之间联合联动的深层次合作,形成社会化大生产所需求的集合能力,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行业协会要在行业组织、政策环境、标准规则、信息服务和交流指导等方面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和发展条件,完善行业标准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