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想那么多干嘛?”避免做情绪消除型父母,要加强亲子沟通
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都有着不同的方式,当然这样的情形也和自己所接受的教育相关。很多教育专家表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是什么样,孩子就是什么样,这也就暗示父母教育对孩子影响巨大。
那么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自己平时是如何教育孩子的?自己的教育有没有对孩子产生伤害呢?或许很多父母认为自己在尽心尽力的教育孩子,避免孩子受伤,但就是在一些被忽视的小事情当中刺痛孩子。
“我家孩子这两天简直太奇怪了,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喜欢和我顶嘴!有些时候还不愿意和我交流,回到家就直接把房门锁住,也不让我进去,到底怎么了?想想都害怕,你们的孩子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呢?”
今天闺蜜在群里发了这样一段消息,表示自己被孩子整郁闷了。后来我们询问她到底有没有做一些伤害孩子的事情,她想来想去也没觉得有什么。可是后来在和我们交流的时候,她突然想起:前几天闺女有和她聊别人说自己胖的问题,当时她也觉得自家孩子身体有些发福,所以就直接表示“别人说的也没错,你本身就胖了点。与其在这抱怨,还不如赶紧减肥。要是不愿意减肥,想那么多干什么?想开点让自己开心不好吗?”
在她看来,这样的话也没有任何的问题,自己是为了孩子开心。可实际上,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却会认为妈妈没有从她的角度想问题,也没有提出任何解决的方式,自然而然就不再愿意和妈妈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行为呢?根据一些育儿专家研究表示这样的行为被称之为是
“情绪消除型父母”
。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对孩子也有着极大的伤害。只是因为父母不自知,所以常常会误会孩子,认为孩子在无理取闹。
一、情绪消除型父母有什么样的特征呢?会给孩子造成什么样的伤害呢?这几点不可忽视
其实从字面意思就能了解到,所谓的情绪消除型父母就是指:在面对孩子的情绪之时,父母们不能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甚至也不能通过共情的方式了解清楚孩子的内心所想,只想将孩子的坏情绪、负面情绪消除,从来没有考虑过如何去解决孩子的情绪问题?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内心异常难受。长时间如此,也就影响到了孩子本身的发展,同时也使得父母在和孩子相处之时出现问题。
1、孩子的负能量无处发泄
孩子出生之后,他们接触最多的是父母。也就是说,孩子他们遇到适合的问题,更加愿意去和父母倾诉,让父母了解清楚他们内心的想法。只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之中,爸爸妈妈仅是说一句“别想了想开点”这样的话语,是否会减少孩子内心的倾诉欲呢?答案是肯定的。
孩子如果不愿意和朋友交流,负能量无处发泄,就会形成孤僻自卑的性格。比较严重的,还有可能出现抑郁症等心理问题。最重要的是,当孩子常常压抑自己内心的情绪表达之时,他们会对自我情感的感知缺失,影响巨大。
2、孩子缺乏共情能力,无法和她人正常交流
在团体活动之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其实就是通过共情的方式在不断的加深。亲子之间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亲密,其实也有共情的作用。
孩子在和父母相处之时,如果爸爸妈妈常常说想开点这样的话语,不仅不能帮助孩子缓解内心焦虑,还有可能让孩子缺乏共情能力。毕竟父母都不能理解他们,他们又如何通过这样的方式去理解他人和他人相处呢?或许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孩子和其他人正常交流也是较为困难的。孩子在交友过程之中,可能会遇到阻碍。
3、亲子之间矛盾多,难以沟通
现在很多父母在和孩子相处之时,总是说“我和孩子代沟太大了,孩子想什么我永远不知道”“他们想要做什么,我也问不出来,都不知道如何和孩子相处?”这确实也是普遍性的问题。可是我们有没有思考过:为何会有这样的状况出现?难道不是我们平时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方式有问题吗?试想一下,就像我们上面所说,做一个情绪消除型父母,是否会让孩子不愿意和自己沟通呢?
二、避免成为情绪消除型父母,做好这几点,和孩子更好相处
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情绪消除父母对孩子的伤害极其明显。一些专家认为。情绪消除型父母一定要改正自己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尽量成为情绪指导型父母。在引导孩子的行为之中,逐渐的让孩子找到自信,慢慢的也和父母能够更好相处,一家人其乐融融。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1、了解孩子内心所想,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我们情绪低落的时候,最想要的是什么呢?或许不是别人告诉你“别想了,想开点”这样的话语,更多的是一种安慰,一种慰藉。所以爸爸妈妈就应该考虑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适当的理解孩子内心所想,而不要想当然的仅仅只是去解决问题,忽视孩子的情感表达。在这个过程之中,共情是较好的方式。
2、情绪感知能力要培养
很多神经大条的父母在和孩子相处之时,总是不能了解清楚孩子在这个阶段想什么,这其实就是作为父母本身的情绪感知能力太差。我们想要和孩子相处更好,想要和孩子交心,就应该锻炼这样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地感知自己的情绪,到底是开心快乐还是忧伤?慢慢的,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判断自家孩子的状态。
不管是情绪消除型父母还是情绪指导型父母,其实都表现出来父母情绪在孩子成长过程之中的作用。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够正确的认知、正确的分析自己的情绪对孩子的影响,适当的感知自己的情绪。同时思考自己孩子内心的想法,慢慢的让孩子表达自我。